沪鸽口腔,一家深耕口腔材料领域的国内企业,近日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DBS担任其联席保荐人。这家以高品质齿科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企业,其上市之路历经波折,曾多次尝试A股上市未果,如今转向港股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沪鸽口腔的创始人宋欣,毕业于原山东医科大学药学系,自2006年创立公司以来,便致力于打破中国口腔医疗市场长期被进口产品占据的局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沪鸽口腔在弹性体印模材料及合成树脂牙领域,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位居国内首位。同时,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口腔临床类材料制造商之一,拥有众多CE标志或FDA批准的口腔临床类材料。
沪鸽口腔的产品线丰富,涵盖口腔临床类产品、口腔技工类产品及口腔数字化产品,适用于牙科核心专业领域的多种应用场景。其中,弹性体印模材料以其高度精确的印模、抗变形且尺寸变化率低的特性,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而口腔临床类产品和口腔技工类产品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收入占比均在40%以上。
尽管沪鸽口腔的业绩呈现出高增长态势,但其产品单价却在逐渐降低。例如,临时冠桥树脂块的平均售价在报告期内累计降幅达9.6%,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器的平均售价也跌幅达9.9%。然而,这并未影响公司的整体营收。报告期内,沪鸽口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0亿元、3.58亿元和3.04亿元,净利润也持续增长。
沪鸽口腔能够取得如此业绩,经销商网络功不可没。报告期内,公司与众多经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经销商贡献的收入占比均在76%以上。这一庞大的经销商网络为沪鸽口腔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沪鸽口腔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多次尝试A股上市未果后,公司选择转向港股市场。在冲刺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沪鸽口腔的股东代持问题曾引发广泛关注。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公司存在大量的股份代持情况,涉及众多“影子股东”。虽然代持关系已逐步解除,但代持人及部分股东在清理期间的股权转让时间未明确披露,引发了监管对资金流转合规性的质疑。
沪鸽口腔在递表前的巨额派息也引发了市场争议。公司向股东派发了1.45亿元的股息,接近其近两年净利润的总和。而创始人宋欣及其母亲作为此次分红的主要受益方,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公司“一股独大”治理隐患的担忧。截至2024年9月末,沪鸽口腔持有现金及等价物仅1.16亿元,这一巨额分红行为无疑增加了公司上市募资的说服力难度。
尽管如此,沪鸽口腔仍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公司计划将融资用于提升及扩充生产线、建立印尼工厂、升级口腔产品技术以及加强整体研发能力等。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沪鸽口腔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沪鸽口腔的上市之路虽然波折重重,但公司凭借其在口腔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大实力,有望在香港资本市场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沪鸽口腔将继续致力于高品质齿科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为国内外口腔医疗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