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量化交易盛行,散户何去何从?A股牛市还能否再现?

时间:2025-04-02 09:51:42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日,资本市场风云再起,一场关于量化交易与游资之间的较量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报道,游资群体集体发声,指责量化交易机构利用其技术优势提前布局,导致游资和散户屡屡错失良机,账户资金不断缩水。

这一争端的核心在于,量化交易机构通过AI算法实时监控社交媒体舆情,捕捉市场情绪,往往在消息公开前便已完成布局。相比之下,传统游资依赖人工筛选热点、快速封涨停的打法逐渐失效。有消息称,某量化交易席位在短短三个月内交易了900只股票,几乎垄断了低位板,每次都能先人一步买入,等待散户和游资接盘。

游资的不满情绪在龙虎榜数据上得到了体现。数据显示,前50大游资席位单日成交额骤降至近三年新低,仅为12亿元。游资大佬纷纷选择躺平,而散户则因赚不到钱而选择离场。这一背景下,量化交易席位的活跃度却与日俱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回溯历史,游资曾是资本市场上的风云人物。他们以炒作题材股、打板战法为核心,通过资金优势制造短期波动,赚取超额收益。然而,随着量化交易的崛起,游资的传统优势逐渐消失。量化交易机构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还能在政策发布前几秒完成建仓,让游资望尘莫及。

以最近德尔未来股价异动为例,据传量化算法捕捉到了官媒发布的“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这一消息,直接将名字中含有“未来”的德尔未来建仓。这种速度和精准度,让传统游资和散户难以望其项背。量化交易机构甚至能在社交媒体上捕捉到泰国、云南等地的灾情实况,根据灾后重建的逻辑判断炒作相关股票,如云南城投等,直线拉升、一字封板。

面对量化交易的强势崛起,部分新生代游资开始尝试将传统手法与量化工具结合,但收效甚微。他们利用AI情绪分析系统提前布局、制造大长腿反包等手法,但获得的收益仍远远不能与量化交易机构相提并论。

游资在量化交易面前吃了亏,便开始炒作“量化原罪论”,试图转移矛盾,让散户跟着一起讨伐量化交易。然而,在很多散户看来,对量化交易的监管限制确实还不够多。沪深交易所虽然实施了差异化收费机制,要求高频交易商支付更高手续费,但量化交易机构仍能通过机器处理订单的速度和VIP交易通道等优势碾压散户。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交易的崛起也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加紧拥抱量化投资机构。随着A股指数化投资趋势愈发明显,传统基金公司纷纷推出量化投资产品,以应对被动指数基金带来的规模与业绩双重压制。险资、银行理财子等大买方也在增加对量化投资产品的配置,以满足其低波动性的资产管理要求。

然而,在这场量化交易与游资、散户的较量中,真正受伤的还是普通散户。他们既没有游资的资金优势,也没有量化交易机构的技术优势,只能成为市场的牺牲品。与A股相比,美股散户似乎更不容易被割韭菜。这主要是因为美股市场由机构主导,散户主要通过养老金计划、ETF等工具间接投资股市,避免了直接面对市场的波动和风险。

在A股市场,散户直接贡献了大量的成交量,他们的追涨杀跌行为加剧了市场的波动,也为量化交易机构提供了大规模针对性布局的基础和温床。比如白酒板块回调时,量化交易机构早已按照设置好的止损逻辑减仓,而散户则要等到下跌50%-60%时才会大规模恐慌性抛售。在主力资金趁机低吸等反弹时,散户又不敢跟上,因此错失补仓回血的机会。

更进一步讲,中国资本市场的特征和中产阶级大规模保有社会财富的现状决定了,散户的广泛参与和频繁交易对于A股的市场表现至关重要。散户的积极参与使得A股市场与政策预期相匹配,呈现出高活跃度和高市盈率。然而,量化交易崛起之后,散户已经基本失去了塑造市场的能力。如果散户真的被迫大规模退出市场,量化机构的那点“流动性”能否支撑得起牛市所必须的溢价?能否支撑得起宏观规划、产业政策在资本市场上的布局和积极反馈?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