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港股深度调整后,南向资金百亿抄底,布局未来新机遇?

时间:2025-04-09 20:13:01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因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预期变动而陷入动荡,港股市场也未能幸免,迎来了一轮深度调整。截至4月8日收盘,恒生指数、科技指数以及国企指数在4月内分别累计下跌了12.94%、15.32%和12.75%,均创下阶段性新低。

然而,在市场普遍恐慌抛售的背景下,南向资金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掀起了一波强劲的“扫货潮”。自4月以来,南向港股通资金已连续四个交易日净买入额超过百亿港元,成为市场中的一股清流。

4月8日当天,南向资金净流入达到153.73亿港元,重点买入小米集团、腾讯控股、中国海洋石油、中芯国际和泡泡玛特等企业。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短期风险与长期价值之间的博弈,更显示出全球资本正在重新评估中国核心资产的价值。

此次港股市场的调整,主要受到特朗普关税政策预期、美联储降息延后以及部分科技股配售等多重因素的冲击。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市场情绪趋于悲观,投资者信心不足。

但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却透露出市场短期情绪与长期价值之间的显著分歧。数据显示,4月的前几个交易日,南向港股通单日净买入额分别高达198.6亿、117.2亿和287.9亿港元,其中4月3日的净买入额更是创下了历史第二高的纪录。

从资金流向来看,呈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一方面,高确定性资产备受青睐,如小米、腾讯和中海油等兼具成长性与稳定现金流的公司获得了重点加仓。另一方面,高股息板块成为新的资金避风港,红利低波ETF连续多日获得资金增持,显示出投资者对稳定回报的强烈需求。

尽管短期内关税政策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盈利不确定性增加,但长期来看,港股市场的关注点仍将回归到企业自身的基本面状况以及行业的景气程度。随着部分上游AI及机器人产业链个股估值的大幅调整,其吸纳价值开始显现。

在此背景下,南向资金的百亿级抄底行动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市场恐慌情绪与资产长期价值之间的分化,使得一些具备国产替代潜力、全球化布局能力及政策红利加持的企业开始显现投资价值。这些企业不仅能够有效抵御宏观波动,还深度契合国内产业升级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需求。

具体而言,小米集团因智能汽车与AIoT生态的突破而备受看好;中芯国际则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其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保持在高位;中国海洋石油则因高股息率成为避险资金的首选;而泡泡玛特则凭借全球化布局与盲盒IP矩阵构建了消费粘性。

南向资金的布局策略清晰勾勒出港股未来的突围路径:硬科技企业以技术自主性对冲关税风险,能源与基建依托政策红利筑牢安全边际,消费新势力则凭借全球化与IP黏性穿越周期。这些企业既是短期避险的“避风港”,更是长期产业升级的“发动机”,为港股市场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