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I眼镜江湖风云再起,大厂入场小团队何去何从?

时间:2025-04-21 16:55:24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科技界的激烈竞争中,AI眼镜成为了新的战场。近期,小米、华为、阿里、字节等科技巨头纷纷加速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使得“百镜大战”再次升级,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3月末,小米旗下品牌米家率先出击,发布了一款名为MIJIA智能音频眼镜2的新品,售价亲民,仅为1199元。然而,这款眼镜似乎只是小米在AI眼镜领域的一次小试牛刀。据科技博主透露,小米真正的“大招”可能在下半年亮相,那是一款配备双芯片和摄像头的AI眼镜,将集成AR导航、实时翻译、智能识物、一键变色等前沿功能。

紧接着,4月中旬,华为也不甘落后,推出了其最新的AI眼镜产品——华为智能眼镜2钛空圆框光学镜。这款眼镜定位为一款智能音频眼镜,不支持拍照和画面显示,但售价高达2299元,展现了华为在高端市场的决心。

与此同时,研究机构维深信息Wellsenn XR透露,阿里也即将加入AI眼镜的战场。据悉,阿里的AI眼镜项目将由智能信息事业群旗下的天猫精灵团队负责,同样采用双芯片设计,并分为AI眼镜(不带显示画面)和AI+AR眼镜(带显示画面)两个版本。首款产品预计在今年底发布,让人充满期待。

字节跳动同样在积极筹备AI眼镜项目。据科技媒体报道,字节已经开始与供应链进行沟通,商讨产品功能、规格、成本和上市计划。这一举动无疑将进一步加剧AI眼镜市场的竞争。

回顾AI眼镜的发展历程,2024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几乎只有AI音频眼镜这一单一品类,且主要作为互联网大厂和消费电子大厂的“手机配件”。然而,随着Ray-Ban meta眼镜的爆火,音频+拍照+AI眼镜、音频+拍照+AR+AI眼镜等新型号在国内迅速兴起。以“AR四小龙”为代表的创业团队率先发布产品,引领了市场潮流。

目前,AI眼镜市场形成了两大阵营:创业团队和大厂。这两大阵营的AI眼镜路线截然不同。创业团队几乎仅考虑单一路线(音频+拍照+AR+AI),而大厂则选择多条腿走路,四种路线均有布局。这种差异使得市场竞争更加多元化。

从产品特点来看,AI眼镜在重量、价格和功能上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功能最复杂的(音频+拍照+AR+AI)眼镜最重,一般在50g左右,最高可达85g。而最轻的AI音频眼镜则接近普通眼镜的15-30克。价格方面,AI眼镜整体浮动较大,从1000元到上万元不等。功能越多,价格越高。而在同一路线下的AI眼镜,不同品牌也有明显价格差。

在技术上,大厂主要依赖自家的自研大模型,而创业团队则多接入外部大模型。尽管在交互效果上可能不存在太大区别,但大厂在软硬件层面的优势仍然显而易见。例如,在解决续航这一关键问题时,大厂普遍采用双芯片方案,通过分工合作降低功耗、提高续航能力。而创业团队则在这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大厂在生态联动、品牌信赖度和销售渠道上也占据着明显优势。它们可以轻松调用手机里的各类APP,实现与AI眼镜的无缝连接。同时,线下体验店的铺设也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相比之下,创业团队在这些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

尽管大厂入局给创业团队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并不意味着创业团队没有生存空间。一些从业者认为,创业团队可以通过差异化打法来争取生存空间。例如,瞄准特定的消费群体,推出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同时,加强与大厂的合作与联动,共同推动AI眼镜市场的发展。

然而,AI眼镜市场的未来形态仍充满变数。是发展成类似于手机的普适性产品?还是成为眼镜类时尚单品?又或者是针对特定场景的工具?这些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大厂的强势入局和创业团队的积极应对,AI眼镜市场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在这场关乎未来人机交互入口的争夺战中,大厂和创业团队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而消费者则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将有机会体验到更加智能、便捷和多样化的AI眼镜产品。

不过,AI眼镜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在保证功能多样性的同时降低重量、提升续航能力?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业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尽管如此,AI眼镜作为新兴的消费电子产品,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相信AI眼镜将会成为未来智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