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卤味一哥绝味食品,业绩下滑市值蒸发,陷入困境如何破局?

时间:2025-04-22 11:05:46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零食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风暴,其中卤味领域的巨头们尤为引人注目。

想当年,绝味食品以其迅猛的扩张速度和亮眼的业绩,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市值一度突破600亿大关。从2017年至2020年,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激增,从9053家跃升至12399家,营收也随之水涨船高,从38.5亿攀升至52.76亿。这个源自长沙南门口的小小卤味品牌,创造了卤制品行业的增长奇迹。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绝味食品却陷入了困境。据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绝味食品实现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归母净利润为2.27亿元,同比暴跌34.04%。进入2025年,这一颓势并未得到扭转,一季度业绩继续下滑,营收同比下降11.47%,净利润同比下降27.29%。

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绝味食品近两年来的业绩持续下滑,股价也随之下跌。截至4月21日收盘,绝味食品股价仅为17.28元/股,总市值缩水至105亿。与最高点相比,股价缩水超过八成,市值蒸发约500亿。

绝味食品的困境,实际上也是整个卤味行业的缩影。卤味三巨头中的另外两家——周黑鸭和煌上煌,同样面临着业绩下滑的困境。财报显示,2024年周黑鸭实现营收24.51亿,同比下滑10.66%;净利润9820万,同比下滑15.03%。而煌上煌2024年实现营收17.39亿,同比下滑9.44%;净利润4033万,同比下滑42.86%。三巨头集体陷入业绩瓶颈,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卤味上市公司集体陷入困境呢?一方面,行业红利正在消退。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全国的卤制品门店数约为24万家,但近一年净关店约2.3万家,门店整体呈现收缩态势。卤味行业进入瓶颈期,高价格与品质不对等的问题日益凸显,消费者更加理性,可替代产品众多,导致整个卤制品行业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也给卤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作为卤制品行业的核心原材料,鸭脖、鸭掌等鸭副产品占绝味食品原材料采购金额的50%以上。然而,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受养殖成本、饲料价格及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影响,波动幅度巨大。例如,在2021到2023年期间,鸭副价格暴涨,其中鸭脖的单价从12元/kg飙升至27元/kg。虽然到2023年下半年价格有所回落,但由于成本调整的滞后性,卤味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

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绝味食品等卤味企业不得不选择提价。然而,多次提价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飙升,需求呈现下滑态势。更糟糕的是,在原材料价格回落后,绝味食品等卤味企业并未及时调低价格,导致需求进一步减少。这种操作方式最终导致了卤味企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售价提高导致需求减少,需求减少又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绝味食品的商业模式也面临着挑战。其高度依赖加盟商的扩张模式,在需求下滑的背景下显得难以为继。近年来,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不增反减,经营策略也不得不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然而,这种策略调整并未能显著提升绝味食品的业绩。

在主营业务陷入困境的同时,绝味食品试图通过对外投资来带动业绩提升。然而,受餐饮行业不景气的影响,这条“捷径”同样走不通。近年来,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额已超过3.7亿元。

如今的绝味食品,无论是通过正常经营还是对外投资,都难以走出困境。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卤味巨头,如今似乎已走入了“死胡同”。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