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宇新材创业板IPO进程受阻,业绩下滑与大客户订单减少引关注
近期,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宇新材”)的创业板IPO申请已步入提交注册的关键阶段,然而其业绩表现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悉,在即将迈入资本市场的重要时刻,同宇新材的业绩却出现了显著下滑,并疑似遭遇大客户削减订单的困境。
同宇新材专注于电子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覆铜板生产领域,涵盖MDI改性环氧树脂、DOPO改性环氧树脂、高溴环氧树脂等多个系列。然而,根据财务数据,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93亿元、8.86亿元和9.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64%,呈现出负增长态势。净利润方面同样不容乐观,分别为1.88亿元、1.64亿元和1.43亿元,持续下滑,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69%。
更令人担忧的是,同宇新材的业绩下滑趋势在2025年初并未得到改善。2025年1-3月,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314.9万元,同比下滑4.4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304.52万元,同比下滑1%。这一连串的数据不禁让人对公司的成长性和市场前景产生质疑。
与此同时,同宇新材还疑似遭遇了大客户的砍单。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极高,分别达到79.43%、76.52%和68.75%。其中,南亚新材和华正新材作为前两大客户,对同宇新材的采购量持续下滑,特别是南亚新材,2024年的订单量较2022年几乎减半。这一变化无疑加剧了公司业绩下滑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业绩出现下滑,但同宇新材的毛利率却保持高位。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24.5%、27.91%和25.5%,远高于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值。与此同时,同宇新材的研发费用率却长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1.25%、2.17%和2.27%,而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则分别为4.15%、4.06%和5.43%。这一反常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除了业绩问题外,同宇新材的股东结构也备受关注。作为公司的第三大股东,纪仲林在公司设立时出资36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2%,并代其他股东出资1240万元。尽管纪仲林被描述为个人财务投资人且未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但在相关报道和洽谈会议中,他却稳坐“C位”,这一现象与公司官方描述存在明显出入。
据悉,同宇新材成立于2015年,由乾润泰和纪仲林共同出资设立。张驰和苏世国作为乾润泰的主要出资人,与公司其他股东共同控制了公司71.38%的表决权,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然而,纪仲林作为出资最大的股东之一,其在公司中的地位和角色却引发了市场的诸多猜测和质疑。
同宇新材在创业板IPO的关键时刻面临着业绩下滑、大客户订单减少以及股东结构复杂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公司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对公司的上市前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未来,同宇新材能否成功克服这些困难并顺利登陆资本市场,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