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獐子岛扇贝未跑却业绩亏损,国资入主能否破解困境?

时间:2025-04-28 09:49:14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在投资者们年复一年的关注中,獐子岛的扇贝故事再度成为焦点,但这次并非因为扇贝“逃跑”的戏码,而是公司业绩由盈转亏的现实。

作为大连国资入主后的第三年,獐子岛试图在内部治理与业务结构上寻求突破。去年末,随着盐化集团董事长刘德伟兼任獐子岛董事长,公司治理步入新阶段。国资背景的加持下,獐子岛勾勒出一幅涵盖海产养殖、休闲食品、预制菜、冷链物流及渔业装备等在内的多元化生态蓝图,意在打破以往以虾夷扇贝为主导的单一产品结构,向海参、鲍鱼、海胆及藻类等多品类拓展,力求增强盈利能力。

然而,獐子岛的2024年财报却交出了不尽如人意的答卷。公司最初预告归母净利润将亏损240万元至480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范围更是高达9000万元至9800万元。随后,业绩预告修正,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2187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超过1.13亿元。最终,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191.26万元,同比下降355.15%,扣非净利润亏损1.13亿元,同比骤降3276.09%。这一由盈转亏的转变,无疑凸显了獐子岛在战略转型路上的重重挑战。

獐子岛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水产养殖、水产加工及水产贸易。去年,这三块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24亿元、5.97亿元和6.96亿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水产养殖业务的毛利率由正转负,达到-15.93%,反映出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以及消费市场对海珍品需求疲软的影响。

尽管销量增长,但收入下滑,獐子岛的产品在价格战中备受冲击。不过,今年一季度,公司经营状况有所好转,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3%,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77.73%。

回顾过往,獐子岛曾因“扇贝跑了”、“扇贝饿死”等事件深陷舆论漩涡,甚至遭到监管层的立案调查,原董事长也因此受到法律制裁。尽管公司此后增加了海参、海螺、海胆和鲍鱼等品类,虾夷扇贝依然是公司的主力产品。2024年,虾夷扇贝实现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9.96%,但扇贝的“命运多舛”似乎并未改变。根据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资源调查报告,公司对在养的底播虾夷扇贝进行了减值准备测算,最终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高达1487.48万元。

獐子岛自上世纪50年代创立以来,凭借海产品养殖业务,在2006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水产第一股”。然而,“扇贝跑了”事件爆发后,公司信誉受损,业绩表现平平。2022年,大连国资旗下的盐化集团通过司法竞拍成为獐子岛的控股股东,次年公司业绩实现扭亏,但主要是依靠处置资产所得。2024年,公司再次通过出售资产获得收益,但频繁的资产处置并未能改善其巨额债务的现状。

为了寻求破局,獐子岛在2023年初开始探索预制菜业务,推出了适用于多种消费场景的产品线。去年,公司明确了海洋牧场养殖、海洋科技研发、海洋加工及品牌销售四大业务板块,旨在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协同。同时,公司进行了一系列人事换防与股权治理结构优化,盐化集团董事长刘德伟出任公司董事长,肩负带领獐子岛走出困境的重任。

面对业绩的滑铁卢,獐子岛的未来之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在国资主导下,公司能否成功转型,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尚需时间给出答案。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