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大集团在香港高等法院关于其清盘程序的最新裁决中迎来了关键进展。据公告,该裁决于4月17日下达,详细规定了清盘监督机构的成员资格,明确了仅有法定债权人可以参与或成为此类机构,经济权益持有者则被排除在外。
法院在裁决中指出,清盘程序必须严格依据法律权利进行,而非经济权益,此举旨在防止程序混乱和滥权风险。由于恒大集团已资不抵债,股东无权参与剩余资产的分配,因此也被排除在清盘监督机构之外。法院特别提及,控股股东可能涉及历史不当行为,必须防止其干扰清算进程。
这一裁决是对中国恒大长期清盘过程的又一重要节点。去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已首次颁布对中国恒大的清盘令,并指定安迈顾问有限公司的Edward Simon Middleton及黄咏诗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他们的职责包括保存公司资产、向债权人返还价值,以及调查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
然而,中国恒大的清盘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清盘聆讯日期多次推迟,且公司至今尚未提出可行的重组方案。尽管清盘人已从公司资产中回收了少量价值,但鉴于公司的债务水平和业务挑战,重组进程仍面临巨大挑战。恒大的子公司天基控股也已进入清盘程序,进一步增加了整体债务处理的复杂性。
与此同时,恒大汽车在港交所的复牌之路同样充满波折。公司需满足联交所的一系列复牌指引,包括发布尚未发布的财务业绩、解决审计修改、证明遵守上市规则,并向市场披露所有重要信息。然而,由于流动资金紧张,恒大汽车无法确保审计师和其他专业顾问进行现场审计工作,导致2024年度业绩公告延迟发布。公司股份自2025年4月1日起暂停买卖。
恒大汽车表示,尽管过去几个月一直在努力节省成本,但资金水平仍然不足,无法确保所有服务的正常进行。同时,公司迄今未能成功找到能够帮助缓解流动资金问题并推进重组的战略投资者或买家。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已指定一名管理人负责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程序,这无疑给恒大汽车的未来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联交所已警告,如果恒大汽车的股份连续停牌18个月,即至2026年9月30日,其上市地位可能会被取消。这无疑给恒大汽车管理层施加了巨大压力,迫使他们尽快采取行动以满足复牌条件。
对于整个恒大集团而言,清盘程序和子公司的困境只是其庞大债务问题的一部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法院的清盘令为债务重组提供了框架,但恒大仍需克服重重困难才能走出困境。未来,恒大集团及其子公司能否成功重组、恢复运营,仍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