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艺行业的多元化探索中,分账综艺模式曾被视为一股清流,为缺乏大牌明星资源和招商难题的小型制作团队提供了生存空间。然而,近期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闪亮的日子》,这档被誉为“分账综艺之光”的节目,其第五季竟然转战抖音平台,彻底告别了分账模式,转而拥抱短视频流量。
分账综艺,简而言之,就是制作方先行垫付费用制作节目,视频平台则根据节目的有效点击播放情况,从会员收入中按比例结算给制作方。这一模式旨在打破传统to B招商的局限,为创意和内容质量提供更为直接的回报机制。然而,现实却远比理想骨感。
《闪亮的日子》作为分账综艺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内娱低线艺人的生存状态,前三季豆瓣评分均超过8.5分,一度成为激励众多小而美项目尝试分账模式的标杆。然而,即便是这样一部口碑与市场热度兼具的作品,也未能通过分账模式获得足够的回报。制片人赵林林坦言,分账综艺的美好愿景在现实面前显得过于理想化。
事实上,大多数分账综艺都面临着成本难以覆盖的困境。制作方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但节目拉动的有效播放所带来的分账收入往往无法平衡成本,导致内容投产的正向循环难以建立。赵林林透露,《闪亮的日子》前几季虽然得到了平台的资源扶持,但分账金额仍然难以达到平本线。
《闪亮的日子》的转投抖音,无疑是对分账综艺模式困境的一次直观反映。作为腰部项目,其在宣发传播力上难以与综N代抗衡,同时分账综艺对成本的压缩也限制了其在宣发上的投入。因此,大多数小而美的项目都很难获得足够的分账收益来覆盖成本。
然而,分账综艺并非没有出路。行业中也不乏成功案例,如腾讯视频的《毛雪汪》,不仅在分账收入上表现出色,后续还成功吸引了新的广告主,实现了商业化的双赢。芒果TV的“院人系列”也通过培养高粘性粉丝群体,开发出一系列高人气付费节目,为分账综艺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小而美的分账综艺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关键在于创新内容和模式,吸引观众的目光。制作方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制作出让观众愿意放弃短视频、转而开通VIP会员追更的节目。这要求节目不仅要有独特的创意和视角,还要能够建立起与观众之间的深度情感连接。
尽管《闪亮的日子》转投抖音,但其老粉们仍然对节目不离不弃,弹幕中充满了对节目的热爱和支持。这或许意味着,《闪亮的日子》有机会在逐季积累IP知名度的基础上继续做下去,甚至有可能在某季再度回归长视频平台。
分账综艺作为综艺行业的一种理想形态,寄托了业界对于内容创新和多元发展的期望。尽管目前大多数分账综艺都难以获得丰厚的收益,但这一模式仍然为小型制作团队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创意的舞台。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优质的分账综艺爆款涌现,为综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