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喧嚣的香港,一部名为《水饺皇后》的电影正温暖着无数观众的心。影片的主人公,其灵感源自于一位真实而传奇的女性——臧健和,她是“湾仔码头”水饺品牌的创始人,虽已于2019年离世,但她的故事依旧激励着无数人。
臧健和的人生轨迹,在1977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前,她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城里,作为一名护士,与来自泰国的丈夫共同经营着一个四口之家,生活虽平凡却幸福满满。然而,这一切因丈夫的重男轻女观念而戛然而止,他在泰国另组家庭,留下臧健和与两个女儿相依为命。
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活的坚韧,臧健和毅然带着女儿们踏上了前往香港的旅程。在那里,她们遭遇了当地人的歧视与生活的重压。为了生存,臧健和不得不身兼数职,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打算就此放过她,一次意外受伤,让她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尽管面临绝境,臧健和却拒绝了香港福利机构的援助,她坚信:“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吃救济会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杆。”正是这份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她带来了转机。在养病期间,她为好友亲手包制了饺子,没想到这一举动竟激发了她的创业灵感。
湾仔码头,这个繁忙的交通枢纽,成为了臧健和重生的舞台。她选择了这里作为自己的创业起点,用新鲜、卫生、美味的饺子征服了过往行人的味蕾。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后来的门庭若市,臧健和的饺子摊逐渐成为了湾仔码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她的坚持和努力,不仅赢得了顾客的喜爱,更让她在逆境中站了起来。
随着名声的日益扩大,臧健和的饺子摊吸引了众多目光,其中包括《文汇报》的一位专栏记者。他深入了解了臧健和母女三人的故事,并在报纸上进行了报道。从此,“街头水饺皇后”的美誉不胫而走,臧健和的水饺也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然而,臧健和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与日本大丸百货公司的合作谈判中,她曾因自己的摊贩身份而险些失去机会。但凭借对品牌的坚持和对品质的执着,她最终赢得了日商的尊重与认可,成功将“湾仔码头”水饺带进了超市。
随着生意的日益壮大,臧健和始终坚守着“有品质、讲卫生、听意见”的原则。她深知,只有抓住顾客的胃,才能赢得市场。因此,她在产品质量上从不妥协,对员工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但同时,她又是一位充满人情味的管理者,她用自己的宽容和理解,激发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1996年,随着以臧健和为原型的电视剧《水饺皇后》的播出,她的名字更是响彻云霄。众多商业大佬纷纷向她抛来橄榄枝,其中就包括美国品食乐食品公司。这次合作,不仅为“湾仔码头”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和生产模式,更为其在国内外的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品食乐的助力下,“湾仔码头”迅速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并推出了馄饨、汤圆等一系列新产品。2001年,随着美国通用磨坊对品食乐的收购,“湾仔码头”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凭借通用磨坊的资金和冷链优势,“湾仔码头”实现了更高速的全国扩张,并成功进军国际市场。
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和身体的每况愈下,臧健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她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18年香港中文大学敬文书院举行的“臧建和堂”命名仪式上。那时的她,已坐在轮椅之上,但那份坚韧与不屈的精神,依旧在她身上熠熠生辉。
如今,“湾仔码头”水饺依旧占据着中国人的餐桌,成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味。而臧健和,这位曾经的“水饺皇后”,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她的故事和传奇,将永远伴随着一袋袋“湾仔码头”,传扬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