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规划的领域,一场由AI引领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但并非所有人都对其买账。Wendy在春节时尝试使用DeepSeek来安排她和父母的北京之行,然而,尽管计划得细致入微,从早到晚每个小时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最终她们只完成了规划中的两个景点。原因主要在于路况的不确定性、人流拥挤以及父母的体力不支,这些因素导致DeepSeek的时间预估出现了偏差。
Wendy对此表示理解,她认为旅行中的不确定性太多,AI很难实时且准确地判断用户的实际情况。她并不是唯一遇到这种问题的人,一位旅行定制师透露,在她接触的客户中,很多人会提前拿着AI制定的计划来咨询,但其中不少计划存在明显问题,比如行程安排与实际人数不符,推荐的景点信息过时等。她认为,所谓的“AI旅游定制师”更多是炒作和噱头。
随着AI技术在旅行场景中的深入应用,众多OTA大厂和AI原生旅行企业纷纷涌现,利用AI协助制定旅行计划已不再新鲜。在AI创业的浪潮中,AI旅游已成为继AI搜索、AI绘画后的新热门领域。然而,尽管有人对AI旅游充满信心,认为它将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匹配,但也有人持观望态度,认为旅游是一个低频、强客资和强供应链的行业。
目前市场上的AI旅行产品琳琅满目,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到不下二十个推荐。这些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chatbot类、传统OTA大厂类产品、通用型AI产品以及旅行垂类产品。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呈现出多样性,大多数人不会只依赖一种产品,而是组合使用。例如,有的用户会用DeepSeek做前期规划,再结合其他产品生成更详细的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程。
尽管AI旅行产品在信息整合、旅行动态管理、智能化交互等方面的可用性明显提升,但可靠性仍有待提高。用户反馈的问题包括点位齐全度不足、信息动态性和丰富性不够、准确性有待提高等。这也导致大多数用户对AI的规划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有的用户甚至会先使用AI做大致规划,然后再寻求旅行定制师的意见。
AI旅游的创业热潮在2023年兴起,一批AI原生旅游创业公司如Wanderboat、Mindtrip、Layla等应运而生。创业者们看好旅游这一生活场景中的痛点,认为个性化需求属于非标,市场上缺乏真正好用的产品。然而,AI旅游的真相远比想象中残酷。不到两年间,市场已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整合速度加快。同时,一些创业者也面临着资金焦虑、产品调试等挑战。
与传统OTA巨头对AI持保守态度不同,AI旅行的创业者群体更加多元化,既有来自科技大厂的人才,也有连续创业者和旅游行业的专家。他们遵循应用层创业者的典型特征,利用AI大模型进行“套壳创新”,发现场景痛点、懂用户增长的产品和应用专家都可以找到用武之地。然而,这些创业者也面临着成果优先还是社区优先的抉择。前者意味着高举高打的商业化,后者则意味着较慢的生意和对商业化的克制。
在AI旅行产品的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通过一键旅行地点排序和地图可视化的方式生成直观的旅行规划。同时,社区内容的集成也使用户可以参考和复制他人的行程。然而,尽管AI旅行产品的可用性得到提升,但可靠性问题仍然存在。用户需要更准确的点位推荐、更实时和丰富的内容以及更高的准确性。
对于AI旅游的未来发展,尽管有人看好其潜力,认为它将推动旅游行业的变革,但也有人对其持谨慎态度。旅游行业的核心仍然是资源与客源的竞争,创业公司虽然通过切入细分需求和智能化交互在获取客源上有先发优势,但在用户数据积累和上游资源方面与传统OTA巨头存在差距。AI旅游的商业化模式也尚未完全成熟,创业者们需要在成果优先和社区优先之间做出抉择。
在AI旅行的创业浪潮中,创业者们需要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包括市场竞争、用户需求和商业化模式等多方面的考验。他们需要在保持创新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尽管AI旅游市场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创业者们仍然对其充满信心。他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AI旅游将成为未来旅行规划的重要工具,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旅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