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巨头meta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眼中,未来的技术革命并不会像虚拟现实(VR)头显那样束缚在你的脸上,而是会像日常佩戴的眼镜一样融入生活。他在一次访谈中透露,智能眼镜将远远超越VR,成为新时代的“超级设备”。
扎克伯格将VR比作“未来的电视”,而智能眼镜则是“未来的手机”。meta的Ray-Ban智能眼镜自2023年末问世以来,已经激发了全球市场的强烈反响。据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AI眼镜的销量同比激增216%,达到60万台,其中meta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扩展现实(XR)领域,消费者情绪正在发生转变。VR设备的出货量在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了23%,仅售出133万台。市场分析指出,内容匮乏、价格高昂以及AI集成度低是导致这一下滑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增强现实(AR)眼镜作为通往主流XR的桥梁,也开始逐渐成熟。尽管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R头显销量保持稳定,达到11.2万台,但预计全年将增长30%,达到65万台。然而,真正引起轰动和投资的是AI眼镜,尤其是非显示型AI眼镜。
一位专注于硬件的风险投资家向CNBC表示:“在过去六个月里,AI眼镜无疑是AI硬件中最有前景的形态。随着AI+AR技术的演进,它们代表了最佳的过渡方案。”
在中国市场,AI眼镜的竞争尤为激烈。从阿里巴巴、小米到华为、百度,中国科技巨头们正争相涌入这个迅速膨胀的万亿级消费电子市场。据悉,为迎接618购物节这一关键销售窗口,一波国产AI眼镜即将面世。
例如,Rokid已经宣布其配备显示屏的AI眼镜在全球范围内预订量超过25万台,其中一笔交易就锁定了20万台,价值数亿元。Thunderbird计划本月推出其旗舰产品X3 Pro,而小米、华为和阿里巴巴也预计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内发布AI眼镜产品。
尽管如此,中国AI眼镜市场在规模和成熟度上仍远远落后于meta。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本土品牌仍处于“PPT阶段”,即产品虽已宣布但尚未交付。
“炒作是真实的,但延迟也是真实的。”INAIR创始人黄海表示,“Ray-Ban meta是一个罕见的成功案例,但尚不清楚这是否能在中国复制。”
目前,大多数中国AI眼镜产品的销量尚未突破10万台。然而,分析师认为,随着价格降低、供应链更加完善以及大众市场的吸引力增强,到2025年底,全球AI眼镜出货量有望达到550万台。
扎克伯格依然信心满满:“眼镜是AI的最佳载体。世界上已经有10亿至20亿人戴眼镜。我相信,在十年内,每一副眼镜都至少将是AI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