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逸仙电商业绩微增,股份回购难掩市值困境,完美日记如何破局?

时间:2025-05-21 20:07:29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日,逸仙电商,即知名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的母公司,公布了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并同时宣布了一项股份回购计划。数据显示,该季度逸仙电商的营收实现了7.8%的同比增长,从上一年的7.73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8.335亿元人民币。净亏损显著收窄,从去年同期的1.249亿元减少至560万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更是实现了710万元的净利润,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则为净亏损8380万元。公司的毛利率也有所提升,从77.7%提高到了79.1%,截至报告期末,逸仙电商持有的现金及短期投资总额为12.8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逸仙电商还宣布了一项新的股份回购计划,计划在接下来的24个月内回购价值3000万美元的普通股,包括美国存托股份。尽管财报显示出业绩有所改善,亏损正在减少,但逸仙电商的市值依然低迷。

作为首个在美股上市的中国美妆集团,逸仙电商旗下的完美日记品牌曾风靡一时,被誉为美妆界的“国货之光”,甚至与“中国欧莱雅”相提并论。然而,自2020年上市以来,逸仙电商连续五年净利润亏损,市值大幅下跌,与市值最高点时的163亿美元相比,如今已蒸发近97%。

逸仙电商的发展历程,堪称观察国货美妆新品牌兴衰的窗口。从流量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转型,不仅反映了逸仙电商自身的变化,也映射了本土美妆品牌在市场中的起伏。2016年,黄锦峰创立了逸仙电商,次年推出首个美妆品牌完美日记。凭借“大牌平替”的定位、极致性价比策略以及一系列新兴的社交媒体营销模式,完美日记迅速崛起。

在资本的助推下,逸仙电商于2020年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国货美妆第一股”。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对手的效仿、流量红利的消退以及过度依赖营销的弊端显现,逸仙电商的营收增长放缓,净利润持续亏损。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逸仙电商开始实施品牌多元化和收购策略,从单一的彩妆业务向“彩妆+护肤”双轮驱动转型。

近年来,逸仙电商相继收购了多个护肤品牌,包括小奥汀、法国科兰黎、英国Eve Lom和DR.WU达尔肤等,推出了Pink Bear皮可熊等独立美妆品牌,完成了业务布局的拓展。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逸仙电商旗下护肤品牌的净收入同比增长47.7%,占总净收入的比例从31.7%提升至43.5%,显示出业务结构转型的成效。

然而,尽管布局了多个品牌,逸仙电商的整体营收规模却持续缩水。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营收逐年下降。在业务结构转型逐渐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形成多个护肤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扭转营收萎缩的趋势,仍是逸仙电商面临的挑战。

高企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一直是侵蚀逸仙电商利润的重要因素。随着线上渠道流量红利的见顶和获客成本的上升,逸仙电商的运营成本和盈利难度进一步增加。近年来,公司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常年占据营收的60%以上,并呈增长趋势。相比之下,研发费用却占比不高,显示出逸仙电商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

在发展早期,逸仙电商凭借KOL种草、直播带货等新兴模式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转化率。然而,随着消费者对这类营销方式的审美疲劳,这套靠营销驱动快速崛起的旧有打法已经失灵。如今,逸仙电商需要更多地依靠研发创新增强产品力、提升品牌号召力以及增加品牌价值。

完美日记品牌虽然凭借高性价比策略迅速占领了市场,积累了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但这种定位在后期发展阶段却成为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的束缚。同时,逸仙电商在品牌核心吸引力的塑造方面也存在不足,未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独特、深刻且稳固的品牌形象。虽然逸仙电商拥有多个彩妆和护肤品牌,但这些品牌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商业协同合力,尚未形成统一的品牌营销攻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逸仙电商需要另辟蹊径。高盛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市场,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50亿美元。然而,在国际美妆巨头和本土品牌的双重夹击下,逸仙电商需要重新积淀品牌深度和产品力,从营销驱动转向产品驱动和品牌价值驱动,从而找到穿越周期的力量。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