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面膜狂热后,国货美妆迎来理性觉醒时刻

时间:2025-05-22 14:16:14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面膜,这一曾经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上风光无限的品类,如今已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回顾其发展历程,从高端国际品牌的涌入,到本土新势力的创新崛起,面膜市场经历了从喧嚣到理性的深刻转变。

早在唐朝,杨贵妃便以面膜美容的典故流传于世,但真正将面膜这一古老概念推向大众市场的,却是海外品牌。2013年,SK-II的“前男友面膜”凭借其独特的营销话术和昂贵的价格,迅速席卷国内社交平台,开启了中国的面膜元年。随后,纪梵希、雅诗兰黛等国际大牌纷纷加入,推出高价面膜,这些产品凭借显著的即时效果,赢得了消费者的追捧。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品牌也看到了面膜市场的巨大潜力。他们利用上游成熟的代工产业集群,以低价换量的策略迅速切入市场。通过舆论造势和不断变换的产品形式,本土品牌成功将面膜的即时性特征与互联网流量规则相结合,打造出一系列爆款产品。珀莱雅的黑海海盐泡泡面膜、敷尔佳的械字号面膜等,都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之选。

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面膜品类也逐渐暴露出过度包装和营销的问题。部分企业为了快速放量,不断在面膜上叠加创新手法,从膜布到精华,都力求与众不同。但随着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消费者开始质疑这些高价面膜的真实价值,面膜品类因此陷入了信任危机。

低价、折扣和赠品等促销手段也层出不穷,进一步削弱了品牌效应。在抖音等电商平台上,贵妇面膜纷纷缺席人气榜单,面膜价格正式进入了双位数时代。为了追求增量,品牌们不得不不断降低价格,甚至以打折和赠品来吸引消费者。这种趋势导致面膜市场的竞争格局日益分散,头部品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美即和敷尔佳作为中国本土面膜市场的两代代表品牌,他们的命运也反映了市场的变迁。美即曾凭借单片面膜销售理念和碎片化订单策略,连续五年蝉联国内面膜品类老大。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美即逐渐失去了市场地位,最终在多个电商平台上闭店退出。而敷尔佳虽然凭借医用敷料概念在面膜市场上崭露头角,但如今也面临着消费者的定价拷问和营运效率的恶化。

在这场始于面膜的市场震荡中,一些品牌以面膜为跳板成功穿越周期,他们明白流量可以带来规模,但真正的竞争力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珀莱雅通过产业链整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巨子生物则凭借新型原料在面膜市场上突围;华熙生物则专注于研发创新,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如今,面膜市场已经回归理性,消费者对面膜的需求也更加朴实。补水保湿成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主要诉求,而价格也成为了他们选择面膜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这场面膜市场的伪需求清算,不仅是化妆品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理性成熟的缩影,也为整个美妆行业留下了进化的路标。

更多热门内容
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活期存款步入“零利率”边缘
在5月20日六家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后,5月21日,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7家银行也跟进下调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为…

2025-05-22

“大壮”离世引深思:动物福利,我们真的做好了吗?
当我们在网络上尽情玩梗、表达喜爱之情时,是否也应该思考,这种关注是否给“大壮”带来了真正的幸福?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在动物园里观赏,更应该关注它们的生存状况,了解它们的习性,并积极参与到动物保护的行动中来。我们…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