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再次迈出重要步伐,天问二号行星际探测器即将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启程。这一消息迅速激起了广大航天迷的浓厚兴趣与期待。
天问二号,又称“郑和”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行星际探测使者,由主探测器和返回舱两大模块构成。此次任务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将一次性挑战多项深空探测的高难度任务。
天问二号的首个目标是小行星2016HO3,这颗被视作地球“准卫星”的小天体,直径约40至100米,与地球有着几乎相同的绕日周期。这一特性使其成为研究地球-小行星相互作用的理想对象。
紧接着,天问二号还将对主带彗星311P展开伴飞与探测。主带彗星因其特殊性,成为揭示小天体物质构成、结构及其演化机制的宝贵窗口。
尤为天问二号任务周期长达九年半,这在中国航天史上堪称之最。如此漫长的太空之旅,无疑对探测器的性能、地面测控能力等提出了严峻考验。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研人员为天问二号配备了多项先进技术。例如,首次采用的LIPS-300S离子推力器,不仅具备高比冲优势,还拥有20档推力模式,能精准控制飞行姿态与轨道。圆形太阳翼的设计,确保了探测器在频繁机动中稳定发电,保障能源供应。
在采样方式上,科研人员精心设计了机械臂铲挖、切割盘钻取及锚固采挖三种方案,以应对小行星复杂多变的表面环境,确保成功采集样本。完成小行星2016HO3的采样后,返回舱将携样品返回地球,而主探测器则继续向311P彗星进发。
天问二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在深空探测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