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洲藏寿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将逐步关闭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KURA寿司门店。而KURA寿司官方公众号也于6月22日发文确认,其大陆首店——上海龙之梦店,将于6月30日正式停止营业。
这一消息意味着,在龙之梦店关闭后,KURA寿司在中国大陆将仅剩上海美罗城店和金桥店两家门店。这一转变令人唏嘘,毕竟KURA寿司作为日本第二大回转寿司连锁品牌,曾经雄心勃勃地计划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
KURA寿司于2023年6月在上海龙之梦城市生活中心开设了其大陆首家门店,开业初期便人气爆棚。门店不仅完全复制了日本店的设计和服务模式,还增设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扭蛋机,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享受乐趣。彼时,KURA寿司对外宣称,计划在十年内在中国大陆开设百家门店。
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数据显示,自2023年在上海开出三家门店后,KURA寿司便再无扩张动作。而根据亚洲藏寿司公布的财报,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业绩更是连年亏损,短短两年内累计亏损额已高达约8190万元。
对于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的原因,KURA寿司将失败归咎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未能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然而,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KURA寿司的问题似乎远不止于此。在大众点评等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对其味道、产品品类以及食材新鲜度提出了质疑和批评。甚至有消费者直言,其产品定价过高,人均消费超过100元,但品质却难以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KURA寿司在中国大陆市场遭遇了挫折,但近年来仍有不少日本寿司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出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寿司郎。据其母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寿司郎在中国内地等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和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目前,寿司郎还计划在大中华区进一步扩张门店数量。
与KURA寿司不同,寿司郎和滨寿司等品牌在产品上更加注重性价比和丰富性。以寿司郎为例,其人均消费在百元以内,且菜品数量超过200种。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这些品牌还增加了不少热食种类和特色菜品。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一批寿司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走红并非偶然。除了主打产品性价比外,这些品牌还更加注重本土化运营和创新发展。通过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从而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