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展现出一种复杂的矛盾心态,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示了对中国稀土出口速度的不满,他强调自中美6月达成协议以来,稀土的出口量仍未恢复至4月初的水平。尽管如此,贝森特仍表达了对中国履行承诺的信心。
然而,就在同一时期,共和党议员格雷厄姆却高调宣布,一项获得特朗普支持的新法案即将在7月通过,该法案针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并荒谬地提出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和印度加征高达500%的惩罚性关税。这一提议遭到了俄罗斯的嘲讽,被指为“恐俄妄想症”的又一例证。
面对美国的这一系列举动,中国商务部迅速作出回应,明确指出稀土管制措施与美国的行为直接相关。如果美国不取消对中国的歧视性限制,稀土出口可能会进一步收紧。这一表态无疑给美国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印尼贸易部长提出了与美国共同开发镍矿项目的建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印尼镍矿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的技术和投资。因此,这一提议被一些观察家视为“既想吃中国饭又砸中国锅”的行为,可能会削弱发展中国家在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在对华政策上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它希望获取中国的稀土资源以保障其军工产能;另一方面,它又试图联合其他国家重建一个排除中国的供应链。这种自相矛盾的策略很难取得成功。毕竟,中国手中掌握着稀土、镍加工技术等多张关键底牌。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中国将采取刚柔并济的策略进行应对。通过精准的反制措施,中国将向世界展示其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的决心。而美国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和矛盾,也让更多国家看清了其真实面目和战略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