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成都凭借其卓越的创新能力,成功将9家企业送入榜单。在这座城市的产业园区里,生产效率惊人:每分钟能产出100多片柔性显示屏,以及超过1万片太阳能电池,彰显出“成都造”的强大实力。
成都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这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据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成都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了1.18万亿元,十年间几乎翻倍,占全市GDP的比重高达50.3%。这一数据背后,是民营经济在GDP、税收、科技创新、新增就业岗位以及经营主体数量上的全面贡献,形成了“55999”的独特格局。
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成都自2024年起常态化推进“进解优促”工作,致力于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品牌。通过“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的实际行动,成都积极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类难题。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在走访企业时明确表示,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无法当场解决的则带回去深入研究,并及时给予答复。
在线下,成都采取了“三张清单”的方式,确保对企业进行全面走访;在线上,则创建了政企工作联络群,搭建了“民企之声”线上助企通道,并利用“12345亲清在线”平台,实现了问题的“一键反映”。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成都已累计走访服务企业超过11.6万户,收集并解决了3.5万个企业困难和诉求,办结率高达99%以上。
为了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成都还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措施。其中包括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领域,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向民营企业项目倾斜,特别是在工业设备更新领域,民营企业项目资金占比达到了约55%。成都还定期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发布了包括民间投资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在内的机会清单,共推介重大项目793个,释放投资机会超过5300亿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载体、人才和资本等要素资源的支持。为此,成都深入实施了园区优化提升行动,构建了以“3个国家级开发区+22个省级开发区+N个市级产业园区”为主体的园区体系。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园区的承载能力,还提升了产业集群的能级,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民间投资增长了6.2%,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而今年1至5月,民间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9.7%,继续领跑全国和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