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锦江酒店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意在成为首家在A股与H股双重上市的国内酒店集团,此次上市由东方证券国际独家保荐。值得注意的是,锦江酒店的控股股东锦江资本曾在港股市场有过一段历程,于2006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但在2022年5月选择退市,并与锦江酒店进行了合并。
锦江酒店自1994年起在上交所挂牌,是中国酒店与餐饮业的领军上市公司,业务涵盖全服务型酒店、有限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以及食品与餐饮三大核心板块。然而,锦江酒店此次资本市场的动作能否解决其长期面临的“规模与盈利失衡”问题,仍需市场的进一步验证。
近年来,锦江酒店的经营压力逐渐显现。根据财报数据,从2022年至2024年,尽管营业收入从113.10亿元增长至146.49亿元后又略降至140.63亿元,净利润却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为2.69亿元、12.77亿元和11.44亿元。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锦江酒店为了推进轻资产战略,战略性地关闭了部分自有及租赁酒店,导致相关收入减少。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自有及租赁酒店和特许经营及管理酒店的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均有所下降,而成本保持稳定,毛利率在2022年至2024年间分别为32.1%、40.8%和38.4%。
具体至2024年,锦江酒店旗下酒店的出租率为65.2%,较2023年下滑0.9个百分点;日均房价为244.3元/间,同比下降11.3元;RevPar为159.2元/间,同比下降9.9元。进入2025年一季度,锦江酒店的业绩并未出现明显改善,营收约29.42亿元,同比减少8.25%;归母净利润为3601.21万元,同比减少81.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661.45万元,同比减少57.29%。公司表示,归母净利润的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酒店物业处置收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收益的减少,以及营收规模下降所致。
除了营收与利润的双重下滑,锦江酒店的资产负债率也攀升至65.99%,较上年同期增加0.31个百分点,财务压力持续加大。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为35.62亿元,同比下降31%。
尽管锦江酒店在门店数量上稳坐行业头把交椅,但在会员规模上却落后于竞争对手。截至2024年末,锦江酒店的有效会员总数约为2.05亿人,而华住集团的会员规模已达2.7亿。锦江酒店的境外业务自2020年以来持续亏损,五年间分别亏损1.06亿欧元、5811万欧元、2632万欧元、5350万欧元和5689万欧元。尽管境外业务亏损,但其毛利率却高于境内酒店,2024年海外酒店的毛利率为41.9%,而国内酒店仅为36.9%。
面对境外业务的挑战,锦江酒店表示将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处置亏损及低绩效的酒店资产,并将回笼的资金用于优化资产布局,投入到能够产生较高回报的重定位酒店项目。据悉,锦江酒店旗下的卢浮集团计划对80家重定位酒店进行装修改造,项目主要集中在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