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细分领域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高空机器人。这一领域虽不如人形机器人那般炙手可热,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潜力与市场价值却不容小觑。
近年来,高空机器人在国内船舶行业的应用渗透率已迅速攀升至20%,这一数字标志着该行业正步入大规模应用的转折点。资本的嗅觉总是敏锐,大洋彼岸的Gecko Robotics公司今年6月成功完成1.25亿美元的D轮融资,投后估值飙升至12.5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的史河机器人也集中完成了数亿元的B+轮至B+++++轮融资。这些融资事件无疑为高空机器人领域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高空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船舶、化工、能源、建筑等核心基础设施行业,解决了高空场域的自动化需求。相较于地面移动机器人,高空机器人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技术挑战,如可靠的附着和移动能力、大负载力以及智能化特点等。然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与产业链完善,高空机器人在磁吸附材料、关节电机等核心环节已实现了技术突破。
史河机器人的创始人许华旸博士在清华大学攻读期间便敏锐地察觉到了立面移动机器人的市场空白。他意识到,立面场景同样是移动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并有着成长为百亿美金规模公司的潜力。于是,史河机器人应运而生,开启了高空机器人领域的创业征程。
高空机器人的出现,不仅解决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与效率低下问题,更在船舶等传统行业中引发了结构性的变革。在船舶行业,高空机器人以其强附着与高负载能力,作业效率可达人工的6-8倍,并能显著缩短船坞周期,提升船厂的周转率。同时,面对一线工人老龄化、招工难的问题,高空机器人的应用正好填补了这一结构性缺口。
除了船舶行业,高空机器人在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化工行业储罐与压力容器数量庞大,作业环境封闭且危险性高,高空机器人的引入将极大提升作业安全性与效率。在能源行业中,高空机器人正逐步介入火电、风电等关键检修流程,尤其在海上风电等高风险环境下,其优势更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高空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市场培育期,由于场景复杂、工况多变以及技术挑战等因素,行业用户大多持观望态度。然而,随着核心技术的逐一突破,这种局面正在被打破。磁吸模组所使用的钕铁硼磁吸材料不断升级,关节电机技术显著优化,AI感知与导航系统的进展也让机器人在立面复杂环境中具备了自主感知、避障、路径规划与定位能力。
如今,高空机器人正展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能。以技术为核心、政策为催化以及ROI可验证的合力作用下,高空机器人领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史河机器人等国内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其产品力已具备国际竞争基础。未来,高空机器人有望成为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