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中国人寿清仓杭州银行:十六年资本联姻落幕,险资布局再调整

时间:2025-07-18 16:09:37来源:经理人杂志编辑:快讯团队

杭州银行近日发布的公告在金融市场上掀起了波澜。公告内容显示,其重要股东中国人寿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即三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期限内,全面减持其持有的5078.94万股股份,这一数字占杭州银行总股本的0.70%。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这次减持行动可能带来约8.6亿元的现金收益。这一消息意味着,中国人寿与杭州银行之间长达十六年的资本合作关系即将画上句号。

回顾历史,中国人寿早在2009年便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驻杭州银行,并一度成为其第五大股东。2016年,杭州银行成功上市,中国人寿当时的持股比例高达5.55%。与此同时,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其他险企也纷纷入股,共同助力杭州银行的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寿的持股比例逐渐下降,直至此次公告发布前的0.70%。

中国人寿的减持行动并非首次,实际上,它已多次调整其持股结构。2021年,中国人寿首次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套现约8.43亿元。2023年,它再次将2%的股权转让给杭州市城投集团,获得收益14.29亿元。2024年,中国人寿又减持了1%的股份,套现7.7亿元。加上此次减持计划,中国人寿通过多次减持,累计套现总额预计将超过39亿元。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初始投资成本较低,中国人寿在这项投资上的净收益率预计超过160%。

中国人寿的减持行动并非孤例,中国太保早在2022年8月便已清仓杭州银行的股份,累计套现34.45亿元。与此同时,新华保险则选择接手其他股东的股份。今年1月,新华保险以43.17亿元的价格受让了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5.45%股权。

险企在减持银行股份的背后,有着多重考量。一方面,新的会计准则IFRS9实施后,权益投资对保险公司利润表的波动性增加,减持有助于险企平滑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险企正在优化其资产配置,转向高分红、高ROE的资产,以满足负债端长期稳定的需求。险企也在进行战略的再平衡,如中国人寿便提出构建“分散均衡的高股息组合”,旨在兼顾股息收益与增值潜力。

尽管杭州银行近期业绩表现强劲,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7.3%,且银行板块整体年内指数上涨了19.98%,但其连续三年分红率低于25%,这可能降低了其对险资的长期吸引力。市场分析认为,此次减持更多反映了险企主动调整持仓结构的策略,而非对杭州银行基本面的否定。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面临减持压力,但银行股息对保险资金仍具有吸引力,建议关注具有明显区域红利的优质城商行。

中国人寿与杭州银行长达十六年的资本合作故事即将结束,这不仅是一段金融合作历史的终结,更折射出中国金融市场中险资配置策略的深刻变革。从早期的战略持股到如今的动态平衡,从曾经的集中投资到现在的分散布局,险企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正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权益资产实现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新平衡。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