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业薪酬话题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浦发银行近期公布的2024年年报揭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尽管员工薪酬普遍下滑,但该行的人均创利却实现了显著增长。
数据显示,浦发银行2024年的人均薪酬降至42.3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减少了7.4万元,创下近五年来的新低。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普通员工,也波及了高管层。浦发银行的高管平均薪酬从上一年的较高水平有所下降,尽管仍保持在人均薪酬的1.72倍,即72.8万元,但降幅明显。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尽管整体薪酬环境趋紧,北京分行行长张湧的年薪却高达270万元,连续两年位居董监高薪酬榜首,这一数字是行长谢伟年薪(88.4万元)的3倍多。零售业务总监汪素南的年薪也达到了106万元,显示出业务条线管理者相对于总行领导的薪酬优势。
在薪酬缩水的背景下,浦发银行的经营效率却有所提升。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的人均创利增加了14万元,达到72万元,增幅高达24.1%。这一增长是在员工总数减少595人至6.3万人的情况下实现的,人均管理资产也因此增加了2000万元至1.5亿元。换句话说,每减少一名员工,剩余员工需多创造235万元利润。
与此同时,浦发银行的降本增效措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员工薪酬总额锐减了50.94亿元,降幅高达14.8%,但该行的净利润却同比增长了23.31%,达到452.57亿元。这意味着,从6万名员工的薪资池中抽走了每人8.1万元,转而注入了利润报表。
然而,薪酬下滑对员工的实际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位浦发银行内部人士透露,现在银行的工作压力增大,能力强的人虽然能赚得更多,但很多人也不得不靠加班来维持业绩。晋升通道有限也是员工面临的一大挑战,管理层年龄偏大,年轻员工的晋升空间十分有限。
尽管如此,浦发银行在降本增效方面的努力仍然值得肯定。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经营效率来保持竞争力,是每家银行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浦发银行的实践或许能为其他银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