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即将迎来历史性的时刻——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拉开帷幕。这一举措并非意味着海南将成为孤岛,而是构筑起一道独特的海关税收屏障,为海南的国际贸易自由化铺设道路。
届时,国外商品进入海南将免除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仅在商品销售给消费者时,征收一笔相对较低的岛内销售税。此举无疑将极大地促进海南作为全球自由贸易港的开放进程,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将更加自由,海南的大门将全面向世界敞开。
然而,中国中免的业绩近年来却经历了波动。2022年,受全球旅游市场冰封的影响,中国中免的业绩一度跌至谷底。尽管2023年客流有所回暖,但消费者的购买力并未完全恢复,导致海南离岛免税的客单价下降至6477元,同比下降21.6%。进入2024年,全球旅游市场的放开分流了海南的客流量,加之消费者购买力持续疲软,中国中免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呈现负增长态势,利润水平甚至不及四年前。
封关后,海南有望迎来更多的国际航班和更多元的游客结构,这将为中国中免带来新的增长动力。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随着普通零售商也能享受到近乎免税的待遇,免税店行业的价格壁垒将受到冲击。原本免税店与有税店之间的巨大价差将缩小,免税店的价格优势或将减弱。
另一方面,中国中免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承担高昂的机场租金。上海机场和首都机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国际客流,在与中国中免的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双方签订的协议通常采用保底租金加销售额提成的模式,这使得机场在客流少时仍有保底收入,客流高时则按扣点补差额。多年来,这些销售额提成成为中国中免的一大负担,长期压制其净利率。
尽管如此,中国中免仍具备显著的优势。从资产端来看,其资产结构健康,拥有充裕的现金流和流动性强的存货。三亚和海口的两座国际免税城均由中国中免自建,无需支付租金,这为其节省了可观的运营成本。
从牌照资源来看,中国中免是国内规模最大、牌照最齐全的免税运营商之一。目前,我国共发放了10张免税牌照,其中3张掌握在中国中免手中。通过与全球超过1000家品牌建立直采合作,中国中免积累了丰富的供应链资源,独家首发的商品占比超过30%,在海南市场的主导地位难以撼动。
封关后,尽管中国中免的价格优势可能有所减弱,但其规模和供应链根基依然稳固。面对新竞争者的挑战,中国中免将依靠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供应链优势,继续巩固在海南市场的领先地位。
随着海南封关的推进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中免将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将是中国中免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