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助贷领域乱象频出,银行纷纷撇清与中介关系?

时间:2024-08-18 17:01:42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TBEAR】8月18日消息,近期,贷款中介市场的乱象再次引起公众关注。不少消费者反映,频繁接到自称是银行信贷经理的电话,推销低息免抵押贷款,但实际上这些推销人员并非银行员工,而是民间贷款中介的工作人员。这类“假冒”银行、夸大式营销的行为,让消费者在办理贷款时真假难辨,陷入了困惑和麻烦。

贷款中介市场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年来,尽管监管部门持续加强监管力度,但贷款中介的违规行为仍然层出不穷,包括假冒银行、夸大营销、引导“AB贷”等。尤其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存量房贷利率与经营贷利率之间出现了套利空间,一些贷款中介又开始违规操作,诱导消费者进行转贷降息。

据ITBEAR了解,针对贷款中介市场的乱象,近期监管部门和行业机构纷纷出手整治。8月以来,已有十余家银行发布提示公告,明确否认与贷款中介的合作,并提醒投资者警惕不法贷款中介的风险。这些公告主要强调两点:一是银行未委托任何第三方机构及个人开展贷款业务营销宣传;二是在贷款业务办理中,银行不收取任何形式费用。

除了银行之外,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也在积极行动。例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了相关机制,强调将针对有系统性风险隐患、严重破坏金融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金融中介进行严厉打击。同时,江苏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9个机构联合开展了打击整治不法贷款中介的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违法营销、骗取贷款、非法放贷和非法催收等行为。

在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下,一些不法贷款中介已经开始受到惩罚。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中旬,上海警方查封了多家涉嫌诈骗的贷款中介公司,其中包括中企企祥(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这些公司的员工规模庞大,甚至达到上千人。

然而,尽管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不断发声和整治,贷款中介市场的乱象仍然屡禁不止。这背后的原因包括贷款中介机构的分散性、人员流动性大以及监管和维权的难点。一些不法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不正当利益,通过假冒、夸大等违规营销行为吸引消费者,并收取高额费用。还有一些中介帮助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或个人获得贷款资质、提高授信额度、骗取银行贷款,甚至进行“包装骗贷”。

此外,不法贷款中介还存在其他多种违规行为。例如,他们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办理“AB贷”,让征信情况不佳的客户A增加资质较好的客户B作为担保人,实际上却是使用客户B的身份信息申请贷款。还有一些中介在催收过程中使用非法手段获取客户信息或进行软暴力催收。

面对贷款中介市场的乱象,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需要继续加强整治力度,打击不法中介的违规行为。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避免被不法中介诱导和欺骗。在办理贷款时,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和机构,并保留相关合同、收据和资金往来记录,以维护自身权益。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