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领域迎来了一项重大制度变革。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一份旨在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并强化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
该通知的核心内容在于,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显著提升对关键业绩指标的长周期考核比重。具体而言,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将从原先的当年度为主,调整为当年度、三年周期及五年周期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三年和五年周期考核的权重将大幅提升至70%,而当年度的考核权重则相应降低。
根据通知要求,净资产收益率的考核将新增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配为当年度30%、三年周期50%、五年周期20%。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同样新增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配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同。这一调整旨在鼓励保险公司更加注重长期稳健经营,减少对短期市场波动的过度反应。
通知还强调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应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这包括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确保期限结构、成本收益和现金流的匹配;注重稳健经营,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加强投资组合管理;以及增强投资管理能力,严格执行内部投资管理制度,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评估体系。
业内专家对此表示高度认可,认为这一制度变革将推动保险资金更加积极地参与资本市场,特别是加大对A股市场的投资力度。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长期资金,其投资行为的稳定将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降低市场波动,优化投资生态。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接近33万亿元,但实际投资A股的比例仅为11%左右,远低于政策上限。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建立,预计将有效提升保险资金对股票投资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此次财政部的通知,是对这些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例如,今年早些时候,相关部门已上调了部分保险公司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并开展了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长周期考核机制在资本市场已有成功案例。全国社保基金通过积极践行长周期考核,已成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典范。其自成立以来投资A股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11.6%,为保险资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随着长周期考核机制的逐步落地,预计保险资金将在资本市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也将为保险资金自身带来良好的长期投资回报,缓解利差损挑战。
多家基金公司也对这一制度变革表示欢迎,并表示将积极提升自身的投资服务能力,为保险资金入市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工具。未来,随着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将更加优化,投资生态也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