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一座座塔吊巍然耸立,集装箱的吞吐作业繁忙而有序,一幅生动的经济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幅画面,由国家摄影师韩加君捕捉,通过镜头展现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2025年的到来,中国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标志着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圆满收官。自1953年起,中国已成功编制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这些规划不仅推动了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提升了综合国力,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和社会稳定奇迹。
回顾过去的五年,“十四五”期间,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内外复杂局面,风险挑战显著增多。然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中国经济在重压之下依然保持了稳健前行的态势,经济实力实现了显著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指出,这五年里,中国取得了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已成为世界发展中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在经济总量方面,“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连续跨越重要关口,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2021年到2024年,经济总量从110万亿元增长到预计的140万亿元左右,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这样的中高速增长,对于中国经济这样大体量的国家而言,是难能可贵的成就,也是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港口网等基础设施网络,以及数量最多的5G基站、风电装机、光伏装机等。这些基础设施的跨越式提升,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中国在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为稳定经济运行、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了更多主动权。
在创新发展方面,“十四五”时期,中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重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如中国空间站“天宫”的全面建成运营、国产大飞机C919的商业飞行等,这些创新成果标志着中国站上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的创新制高点。新动能持续壮大,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国内市场方面,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同时,中国积极融入国际循环,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缩减,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回望过去五年,中国深刻体会到制度优势、庞大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的重要性。这些优势不仅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广阔潜力、强大韧性和强劲活力,更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