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近日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其市场表现强劲,不仅在现货、衍生品及沪深港通成交量上刷新半年纪录,新股市场融资额也重返全球榜首。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港交所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总计达到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每股基本盈利为6.74港元,同样实现39%的增长。董事会还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6港元,增幅达38%。
受业绩提振,港交所股价在8月20日开盘后低开高走,尽管一度下跌超过1.24%,但随着业绩报告的公布,股价迅速反弹,最终收盘上涨1.71%,报441.2港元/股,接近年内新高。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表示,在市场氛围向好、投资者对非美元资产兴趣增加以及国际和中国内地投资者活跃度提升等多重因素推动下,2025年上半年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8%;期货及期权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超过170万张,增长11%;ETF市场也实现了显著增长,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到338亿港元,增幅高达184%。沪深港通成交量也刷新半年度纪录,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样创下新高。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指出,上半年港交所的收入和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各业务板块均表现强劲。特别是新股市场,融资额重返全球榜首,显示出市场对香港作为上市融资地的信心。她透露,上半年新股上市申请量也创历史新高,港交所将在下半年继续推进多项升级措施,包括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以及落实IPO定价新规等。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各细分业务均表现出色。随着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相关资产兴趣回升,现货市场、衍生品市场及沪深港通的成交量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增加118%,期货及期权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增长11%,ETF市场更是成为亮点,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增幅高达184%。
沪深港通的“桥梁作用”持续加强,北向及南向成交额均创下历年半年度新高。北向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增加32%,南向港股通日均成交额是2024年同期的近三倍,成为香港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支撑。这也使得沪深港通的收入及其他收益上升至18.13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在收入结构方面,港交所核心收入与交易活跃度高度相关。上半年,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达49.06亿港元,同比增长49.11%;结算及交收费31.55亿港元,同比增长48.47%。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半年营运支出上升6%,但主要是受2022年镍市场事件相关罚款和法律费用的影响,若不计入这些因素,营运支出仅上升1%。
新股市场方面,港交所上半年共迎来44家上市公司,新股集资总额达1094亿港元,同比暴涨716%。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数量也大幅增加,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全球首选上市集资地的地位。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港交所近年来持续优化上市机制的努力,包括推出“FINI”系统缩短新股结算周期、下调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以及优化上市申请审批流程等措施。
市场人士认为,港交所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降低了企业赴港上市的难度,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来港上市,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不仅提升了市场的吸引力和流动性,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