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I浪潮下,PCB行业新周期领航者究竟花落谁家?

时间:2025-08-24 00:15:02来源:砍柴网编辑:快讯团队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科技革命,而在这场变革中,印刷电路板(PCB)产业——被誉为“电子工业的基石”,正站在了由AI引领的新增长周期的风口浪尖。维科网产业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25年AI大爆发形势下中国PCB企业竞争力盘点》报告,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新兴周期下的产业动态与领军力量。

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PCB产业涵盖了从上游的原材料如覆铜板(CCL)、铜箔、树脂等,到中游的PCB设计与制造,再到下游的通信、汽车、消费电子等多元化应用市场。中国在全球PCB产业版图中占据核心位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PCB产值已占全球的54.37%,稳坐全球最大生产中心的宝座。

尽管中国在PCB产业的上游也展现出强大的产能优势,尤其是在覆铜板领域,2023年中国大陆产能占全球70%,但在高端技术和核心专利方面,我们仍需追赶。例如,在高端覆铜板技术专利方面,日本以全球52.97%的申请量占据领先地位,而中国仅占18.55%。在制造覆铜板所需的高端产品市场,如高频高速铜箔,外资在华份额超过90%。

面对上游技术上的挑战,中游制造环节的创新成为了中国电子产业在全球AI竞赛中实现价值链跃升的关键。报告指出,在高端材料尚未完全自主可控的现状下,通过革新制造模式,提升研发效率,优化成本结构,加速产品迭代,成为了中国PCB产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AI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从技术和需求两个层面深刻改变PCB行业。技术方面,AI硬件的高算力带来了高速与高热两大挑战,对PCB的散热设计和数据传输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AI芯片如NVIDIA A100 GPU的峰值功耗可达400W,需要采用多层厚铜箔、散热通孔或金属基板等创新设计来解决散热问题。同时,为保证数据的无损高速传输,PCB必须采用特种材料,其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等关键性能指标需严格控制在极低水平,这直接推动了HDI板和高速板市场的显著增长。

需求方面,AI硬件的创新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与频繁的迭代,催生了大量“多品种、小批量、快交付”的订单需求。这些用于研发、试验阶段的样板订单,面积虽小,但对交付速度的要求极高,部分企业甚至能提供24小时打样、48小时交付的快捷服务。

报告指出,正是这种变化,使得样板及小批量市场异军突起,成为创新的主战场。如果说大批量板是成熟电子产品的“躯干”,那么样板和小批量板就是前沿科技产品从0到1的“心脏”。AI硬件的创新,正是从这片试验田中孕育而生。

数据显示,样板和小批量板在整个PCB市场中的产值规模占比约为15%-20%。2024年,全球样板及小批量板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32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快速增长至17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其市场增长率将显著高于PCB行业的整体增长率,成为最具活力和决定性的增量市场。

在这一决定未来创新效率的关键赛道上,谁将脱颖而出?报告发布的《2025年中国样板及小批量PCB企业竞争力排行榜》给出了答案。嘉立创在市场份额、技术创新和客户口碑三大核心维度均表现出色,综合评价位列第一。这标志着在AI驱动的产业变革中,嘉立创作为“产业互联网”新势力,正通过模式创新,精准服务于广泛的本土研发与全球创客群体,成为创新赛道上的领航者。

同时,传统巨头如鹏鼎控股、东山精密等,也通过与国际顶级客户的深度绑定,在技术密集型大批量市场持续领跑,构筑了强大的规模与技术壁垒。这两种力量共同推动着PCB行业不断前行。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