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62.HK),近日发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此期间实现了显著的财务增长。营业收入达到了207.03亿元,净利润则为17.55亿元,核心经营利润更是高达24.08亿元。
在餐厅运营方面,海底捞的表现同样亮眼。自营餐厅的整体翻台率维持在3.8次/天,同店翻台率也保持了相同的水平。整个上半年,海底捞共接待了近1.9亿人次的顾客。截至6月30日,海底捞品牌旗下共有1363家餐厅在运营。
在门店网络优化方面,海底捞在上半年内新开了25家自营餐厅和3家加盟餐厅。同时,公司继续执行“啄木鸟计划”,主动关闭了一些经营表现不佳、增长潜力受限的餐厅,部分餐厅也因其他商业原因停止营业。这一系列的举措显示了海底捞在门店管理上的精细化和前瞻性。
自2024年开放加盟以来,海底捞采用了“老店+新店”的组合加盟模式,并已初步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海底捞在财报中强调,将继续坚持“质量优先、稳中求进”的原则,统一规划品牌门店网络布局,并确保加盟门店在运营环节上与自营店保持一致,以维护品牌口碑。未来,随着加盟模式的日益成熟,海底捞不仅将进一步发展主品牌,还将助力“红石榴计划”下多品牌的发展。
面对2025年上半年餐饮市场竞争加剧、消费需求迭代的复杂环境,海底捞坚持“一手抓顾客,一手抓员工”的核心管理理念,积极应对挑战。公司不断创新火锅场景、研发特色产品、进行精细化运营,并强化供应链与数字化能力,以优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品牌差异化优势。同时,海底捞还稳步推进多品牌战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路径。
为了全方位打造“不一样的海底捞”,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持续推动各业务层面的创新。通过区域化上新、多元消费场景打造以及专属客户经理等措施,海底捞致力于创造“千店千面”的体验感。在顾客端,海底捞通过专属客户经理建立与顾客的链接,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延伸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在员工端,公司通过系统化的成长体系赋能员工发展,增强团队归属感与凝聚力。
在产品端,海底捞鼓励基于区域消费特征开发个性化产品,以增强区域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多地海底捞推出了以主题菜单形式呈现的区域化新品组合,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新鲜、时令和本土化的火锅体验。例如,山东超过70家门店在春季推出了限定新菜单,主打“鲈鱼汤三鲜火锅”及多款时令食材;湖北区域的海底捞则推出了“樱花季菜单”,以创意新品营造出独特的用餐氛围。
在场景端,海底捞聚焦于多元消费场景的创新,打造特色产品场景、夜宵场景、亲子互动、宠物友好等主题店型,以满足现有顾客和潜在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其中,“鲜切工坊”系列门店结合各地消费者饮食偏好,推出了“鲜切牛肉工坊”“海鲜工坊”等主题店,为消费者带来更具特色的产品体验。截至6月底,主打鲜切鲜活产品的标准版主题店已超过50家;夜宵场景主题店也已改造近30家。
海底捞的外卖业务收入在上半年增长了近60%。除了传统火锅外卖外,“下饭火锅菜”这一主打“一人食”场景的外卖业务增长迅速,上半年贡献了超过55%的外卖收入。海底捞还在测试外卖新品类,如拌饭和自制饮料等。未来,海底捞计划整合多品牌、多品类资源,打造外卖超级厨房,并探索卫星店新模式,以驱动收入与利润的双增长。
多品牌发展是海底捞的长期战略之一。自“红石榴计划”提出以来,海底捞已孵化出多个餐饮品牌,带动了其他餐厅收入的显著增长。截至2025年6月30日,除海底捞火锅外,公司还运营着“焰请烤肉铺子”“从前印巷”等14个餐饮品牌,共计126家餐厅。其中,“焰请烤肉铺子”新开46家,门店数量达到70家。财报数据显示,“其他餐厅收入”达5.97亿元,同比增长227.0%。
在数字化领域,海底捞也在持续推进。公司通过新技术创新与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巩固核心竞争力。海底捞计划通过组织流程与数智化技术的结合,逐步打造覆盖全品牌的智能化中台。这一中台将沉淀过往优秀的管理经验,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从顾客服务、员工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为现有品牌和品类赋能。同时,它还将有效降低门店员工的管理难度,提升管理决策效率和质量。
在营销方面,海底捞不断开拓思路,继续升级品牌形象。公司与多元化的IP进行合作,包括当红艺人、热播影视剧等,以精准触达亲子及年轻客群。截至2025年6月底,海底捞的会员人数已突破2亿。公司还开展了多次异业合作,让会员权益延伸到旅游、交通出行等方面,未来还将继续与异业知名品牌合作,扩宽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