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风险偏好抬升背后:谁在重塑资本市场的“基本面”认知?

时间:2025-08-28 06:13:56来源:伍戈经济笔记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与高频经济数据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步。在宏观经济叙事纷繁复杂的背景下,实体基本面的重要性似乎被市场所淡化。若市场定价机制无误,那么是何种力量在超越传统的基本面驱动市场?又或者,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定义“基本面”的概念,并探讨其未来的可持续性?

科技创新,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细分领域,历来具有引领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的能力。历史上的多个时期,如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半导体产业崛起、90年代的美国互联网革命,以及当前的AI技术创新浪潮,都见证了科技创新如何带动股市长时间脱离传统基本面运行。然而,这些市场的牛市最终都因估值过高和利率收紧而终结。

“反内卷”现象,作为近年来企业运营策略的一种调整,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改善部分企业的盈利状况,但其可持续性却高度依赖于总需求的扩张。历史经验显示,单纯依靠供给端的调整,在需求政策温和、价格处于低位的情况下,难以有效扭转低通胀预期,甚至可能导致经济总量的收缩。

本轮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并非中国独有,而是新兴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反映了在全球关税冲击下,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战略性疑虑加深,资金因此寻求重新配置。同时,近期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加剧,也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价值。

在国内市场,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的优化也成为了激发投资者入市意愿的重要因素。尽管过去我国股市呈现出分红越少、股价越涨的反常现象,但近年来随着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投资者对于盈利良好但分红不足的企业开始形成积极的“补发”分红预期。这种预期的变化,无疑进一步影响了市场的风险偏好。

当前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宏观经济内部形势,与科技、“反内卷”等外生变化紧密相连。市场定价机制不仅考虑了传统经济基本面,还涵盖了国际经贸秩序重构和国内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等多重因素。这些更为广义的“基本面”因素,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似乎比传统的狭义“基本面”更具影响力。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