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近日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在保险服务领域实现了稳健增长,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具体来看,保险服务收入达到559.64亿港元,微增0.2%;保险服务业绩为123.16亿港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为67.64亿港元,涨幅为12.2%。然而,尽管这些数据看似积极,财报发布后,中国太平的股价却出现了11.58%的下跌,截至9月1日,股价维持在16.54港元/股,市值约为594.45亿港元。
深入分析财报,可以发现上半年净利润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税收支出的减少,达到65亿港元。实际上,若不计税收影响,集团的税前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7.9%。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国太平上半年的净投资业绩出现了5.34亿港元的亏损,与去年同期的75亿港元盈利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投资收益的阶段性压力。
中国太平解释称,业绩承压的主要原因在于境内利率走势的影响,导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FVPL)的债券未实现收益大幅减少。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利得从2024年的127.41亿港元转为亏损35.19亿港元,总投资收益也大幅下降41.6%,至217.49亿港元。
从投资收益率来看,中国太平的净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均同比下降,尤其是年化总投资收益率降至2.68%,与同业相比降幅显著。具体来看,FVPL债务投资(非上市)公允价值损失达到24.53亿港元,而去年同期则为56亿港元的未实现收益,投资物业重估和联合营公司减值分别造成7.2亿港元和9亿港元的亏损,这三项合计减少了超过40亿港元的利润。
中国太平上半年的投资结构问题也浮出水面。其投资资产总额为1.68万亿港元,其中固收类投资占比高达84.5%,较去年同期再度提升1.7个百分点。对固收品类,尤其是利率敏感型债券的过度依赖,使其在利率下行周期中承受了更大压力。
尽管年初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方案,鼓励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并特别指出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但中国太平上半年的权益类投资资产占比并未提高,反而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仅占13.6%。相比之下,其他A股上市险企如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等,在上半年股市回暖的行情下,纷纷增加了股票类权益资产的投资。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太平的三大业务板块在今年上半年仍呈现出差异化增长态势。其中,人寿保险业务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溢利达到82.78亿港元,同比增长5.5%。分红险转型也取得显著成效,占长险首年期缴保费的87.1%,带动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8%。然而,寿险业务整体保险服务收入同比下滑0.7%,主要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个人寿险客户数量也持续下降,从2024年的1390.7万人减少至今年上半年的1334.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