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玉环发生一起因疏忽引发的厨房安全隐患事件,引发社会对家庭用火安全的广泛关注。8月10日,市民叶先生在厨房用最小火加热中药后外出,却完全忘记关闭燃气灶。直至27天后的9月6日返回家中,他才发现灶火仍在燃烧,锅底因长时间干烧已发白,锅体布满焦垢。更令人震惊的是,期间他曾收到燃气欠费通知并完成缴费,却始终未意识到灶火未关。所幸这台无自动熄火功能的燃气灶虽持续燃烧近一个月,但未引发厨房火灾或燃气泄漏爆炸。
专家指出,此类“小火慢烧”现象存在多重致命风险。长期微火燃烧会加速燃气管老化,增加漏气爆炸隐患;若燃气供应短暂中断后恢复(如缴费后),可能因积聚气体引发爆燃。事发锅具为蓄热性强的材质(如砂锅、铸铁锅),持续受热易烧穿或变形,一旦引燃油烟机积油,后果不堪设想。燃气泄漏达到爆炸极限(5%-15%浓度)时,一个电火花即可引发整楼坍塌。根据《消防法》,此类过失行为已涉嫌违法,即使未造成灾害,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今年8月,杭州一住户开火做饭时下楼扔垃圾,因与邻居闲聊忘记关火,导致油锅起火、浓烟封楼。数据显示,70%的厨房火灾源于“离人忘关火”,其中“仅离开几分钟”“小火保温”等侥幸心理是主要原因。这些案例警示公众,厨房用火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
为避免类似险情,消防部门提出三条“保命法则”:首先,养成“人离火必关”的习惯,无论离家多久(即使取快递),都要像锁门一样自然地关闭火源;其次,升级厨房设备,选购带自动熄火保护功能的灶具(当火焰意外熄灭时可切断气源),并定期清洗油烟机积油;最后,安装燃气报警器与智能灶具联动装置(支持手机远程监测),通过双重保险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