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河南贾湖遗址发现8000多年前木棺,或改写史前木棺起源认知!

时间:2025-09-09 10:01:33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河南贾湖遗址再次引发考古学界震动——这座因出土中国最早骨笛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近日在墓葬区发现了距今8000余年的木棺遗迹。这一发现将中国棺木制度的起源时间大幅提前,为研究早期丧葬礼仪提供了关键物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魏兴涛透露,在遗址中心墓地新发掘的200余座墓葬中,有10座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木棺结构。经检测,部分棺板厚度仅6厘米,长度却超过2米,其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周边土壤。"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古老木棺,将木质陪葬品的历史推前了约2000年。"

长期从事史前考古研究的韩建业教授指出,此前学界普遍认为木棺最早出现于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早期。贾湖遗址的新发现不仅改写了这一认知,更揭示出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已形成系统的丧葬礼仪。

位于舞阳县的贾湖遗址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外围环绕着完整的护城河系统。自2023年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以来,考古队在聚落功能分区、手工业生产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遗址负责人李金斗介绍,中心墓地出土的陪葬品组合极具研究价值,除木棺外还发现20余支骨笛,其中一座墓葬竟同时随葬5支骨笛,创下国内单墓骨笛数量之最。

墓葬随葬品的差异折射出早期社会的复杂化进程。魏兴涛分析,鼎、罐、壶等陶器的组合方式,以及祭祀坑形态的多样性,表明当时已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层。"从墓葬位置到棺椁形制,从随葬品种类到制作工艺,都显示出贾湖先民建立了初步的礼仪规范。"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墓葬随葬的绿松石饰品和精制陶器,其工艺水平远超同期其他遗址。考古人员通过微痕分析发现,这些器物可能存在专业化生产痕迹,暗示当时已出现手工业分工。

为保护这些珍贵遗迹,遗址核心区已建成恒温恒湿的考古保护温室。李金斗表示,下一步将采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方式,对重点墓葬进行实验室级精细发掘,重点解析木棺结构、随葬品组合与墓主身份的关联性。

目前,考古队已运用三维扫描、环境DNA分析等新技术,对木棺残存结构进行数字化重建。初步结果显示,这些木棺可能采用榫卯结构拼接,显示出相当成熟的木作技术。这项发现不仅改写了中国丧葬史,更为探讨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全新视角。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