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甲骨文市值一日飙升1.78万亿!3000亿AI合同背后的基建逻辑,普通人如何借势?

时间:2025-09-11 19:08:08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美股周一见证了一场由AI算力驱动的资本狂欢:甲骨文股价单日飙升35.9%,市值突破9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万亿元),日内市值增长达2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8万亿元),相当于一天内涨出大半个贵州茅台的市值(当前茅台市值约2.2万亿元)。这场财富盛宴不仅刷新了甲骨文的历史纪录,更将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推上全球首富宝座——其身家达4010亿美元,超越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3980亿美元。

这场暴涨的核心是一份五年期、价值3000亿美元的AI算力合同。OpenAI以每日1.6亿美元的“烧钱速度”向甲骨文采购算力,将这家传统科技企业从“软件老兵”转型为“AI基础设施霸主”。市场分析指出,AI大模型训练对算力的需求远超普通云服务:OpenAI训练GPT-4时曾调用10万台GPU组成超级集群,连续90天不间断运算,任何设备故障或网络延迟都可能导致数十亿美元损失。传统云厂商的“弹性资源”无法满足这种“零中断、零延迟”的硬性要求,而甲骨文早在2022年便通过挖角英伟达工程师团队、在德州搭建“AI专用算力网络”,将1000台GPU通过直接互联技术连接,延迟控制在1毫秒内,并通过液态冷却系统将服务器密度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

“我们提供的不是云资源,而是AI训练的稳定生产线。”甲骨文CEO萨弗拉·卡茨的这句话,直指OpenAI的核心痛点。合同中“五年优先供应”的条款更显珍贵——在全球GPU短缺、算力价格半年上涨50%的背景下,这份独占权成为OpenAI锁定长期成本的关键。为支撑合同,甲骨文需满足4.5吉瓦电力需求(相当于3.5座三峡电站单机容量总和),为此收购两家德州电力公司、签订20年太阳能供电协议,并计划自建燃气电站,形成“算力+电力”的闭环壁垒。

尽管甲骨文最新财报显示营收149.3亿美元(低于预期1.1亿)、每股收益1.47美元(低于预期0.01),但资本市场仍用单日2500亿美元市值增量为其投票。核心原因在于“剩余履约义务(RPO)”指标的爆发——该数据达4550亿美元,同比激增359%,其中80%来自AI相关订单:除OpenAI的3000亿合同外,还包括马斯克xAI的500亿、meta的800亿以及车企自动驾驶算力订单。华尔街分析师指出,传统营收反映当下业绩,而RPO代表未来现金流,在AI行业“持久战”中,稳定的算力供给已成为核心竞争力。

首富易主背后,是科技行业造富逻辑的代际切换。过去五年,马斯克的财富依赖特斯拉电动车与星链卫星等“实物交付”业务,而埃里森的身家增长完全源于甲骨文在AI算力的布局。彭博数据显示,其身家年内增长1620亿美元,其中1500亿来自股价上涨,而这部分涨幅的90%与AI算力订单直接相关。今年以来,甲骨文股价上涨110%,特斯拉仅上涨28%,凸显“AI基建”与“传统科技”的价值鸿沟。

甲骨文的暴涨也引发AI产业链的连锁反应,但芯片股涨跌分化揭示了核心逻辑:博通(AI芯片供应商)上涨9.2%、ARM(芯片架构商)上涨9.1%、台积电(AI芯片代工)上涨3.8%、美光科技(AI内存)上涨3.5%,这些直接为甲骨文数据中心提供硬件的企业共享红利;而阿斯麦(光刻机巨头)下跌1.2%,因其先进制程光刻机服务于远期技术迭代,短期内与甲骨文的算力需求关联度较低。这一分化表明,AI产业链的机会集中于“直接需求”环节——能服务于AI算力基础设施的领域,更能快速兑现价值。

对于普通人而言,AI时代的红利并非巨头专属。无需投入千亿建设数据中心,借助轻量化AI工具即可抓住机遇。例如,使用水母快写等AI辅助工具,可快速整理“甲骨文3000亿合同”的核心信息、批量输出产业分析报告,或梳理芯片股分化逻辑,大幅节省信息筛选与文字组织时间。当企业聚焦于绑定AI基础设施需求时,个人通过灵活运用AI工具提升效率,同样能在这场变革中找到立足点。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