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士银行业领军企业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在北京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国际投资者近期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显著增强,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持续攀升。他强调,中国精准的宏观政策调控与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他分析称,中国自去年9月以来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升了市场流动性,同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制造业的赋能,促使传统经济部门与创新领域形成协同效应。“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创新正在重塑财富创造模式。”
基于对中国经济的深入研判,瑞银宏观团队于今年7月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上调0.7个百分点。安思杰认为,中国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支持经济发展,尤其是扩大内需的政策推动了消费市场的持续复苏,这对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谈及在华业务布局,安思杰表示,瑞银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投行之一,深耕中国市场已超过30年。其全牌照证券公司瑞银证券于2007年正式运营,今年3月瑞银将其持股比例从67%提升至100%。“全资控股瑞银证券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也是加强在华投资的重要标志。”
自2020年中国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以来,已有5家外资独资券商在中国内地设立,瑞银证券是其中之一。安思杰指出,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流动性和市场准入机制不断优化,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表示,瑞银的核心战略是“双向连接”:一方面帮助中国客户通过全球网络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另一方面推动更多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这一角色在未来将愈发重要。”
2023年,瑞银完成对瑞士信贷集团的收购,两家机构的全球业务整合随之启动。安思杰透露,在华业务整合进展顺利,进一步巩固了瑞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成功的关键在于团队协作。”安思杰强调,“只有汇聚多样化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必须打造高度协同的全明星团队。”
面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冲击,安思杰认为,银行业始终是新技术的前沿应用者。瑞银目前正通过AI技术提升业务全流程的效率与精准度,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与客户的情感共鸣,真正理解客户需求。
安思杰透露,瑞银始终将中国及亚洲地区视为实现增长的重要战略市场。目前,瑞银在亚洲管理的资产已超过1万亿美元。“亚洲市场贡献了瑞银约20%的利润,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一比例提升至30%左右。”
“瑞银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将继续发挥连接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作用,抓住新机遇,深化在华布局。”安思杰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