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咨询最新发布的《餐饮业的新趋势》报告,以2025年为观察起点,系统梳理了中国餐饮行业十年间的演进轨迹与未来变革方向。报告指出,在消费需求迭代、竞争格局重塑与行业生态重构的三重驱动下,餐饮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既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也孕育着业态创新与市场重构的机遇。
从市场规模波动看,2014-2019年餐饮业保持年均10.9%的稳健增长,但2020-2022年受疫情冲击,2022年末市场规模较2019年缩水超6%。2023年行业迎来复苏拐点,全年规模较2022年增长20.4%,较2019年增长13.2%。然而2024年1-10月增速回落至5.9%,创下剔除疫情影响后的十年新低,显示增长动能持续减弱。城市维度呈现明显分化: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上海餐饮收入同比分别下降5.1%和5.4%,广州、深圳仅微增1.4%和1.3%;而重庆、呼和浩特、大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增速达6.3%-10.4%,远超全国5.9%的平均水平。
头部企业业绩折射行业压力。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收入增长13.8%至214.91亿元,但利润下降9.74%;九毛九收入增长6.7%至30.64亿元,利润却暴跌71.5%;广东酒家收入增长10.29%至19.12亿元,利润下滑23.28%。成本攀升与消费多元化背景下,"躺平赚钱"时代终结,企业被迫探索第二增长曲线。闭店潮加剧行业洗牌:2023年新注册餐饮企业达413万家,但2024年1-8月关闭门店163.3万家,预计全年闭店量将达240万家,新开店面数量仅为2023年的80%。
行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化。2014-2023年,餐饮百强企业营收占比始终在5.6%-7.9%区间波动,2023年为7.7%,显示集中度偏低。连锁化成为破局关键,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18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21%,2024年预计达22%,但与美国50%以上的水平仍有差距。小吃快餐、饮品、火锅等标准化品类连锁化进程领先,头部企业通过融资扩张与"瘦身"调整并行,加剧内部两极分化。
消费端呈现"基座下移"特征。2023年餐饮收入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20.4%,但2024年增速骤降至5.9%,反映内需疲软。企业通过调整SKU与经营模型降低客单价,覆盖更广消费群体。典型如小菜园,以50-80元客单价的大众便民餐饮,10年扩张至663家直营门店,2024年前8个月收入35.44亿元、利润4.01亿元,计划2026年底门店突破1000家。下沉市场成为战略高地,星巴克2024年新进入166个县级市场,低线城市门店表现优于高线城市;新茶饮品牌在新一线至三线城市新增门店占比达19%-21%,超越一线城市。
消费降级倒逼业态创新。3元柠檬茶、8.8元咖啡等低客单价产品流行,年轻白领与中产家庭成为消费降级主力,推动企业通过简化菜单、打造年轻化环境、深耕社区、开设小面积高翻台门店、提升外卖占比等方式提效。90后贡献行业超60%收入,其多元化、专精化需求催生小龙虾、牛蛙等大单品连锁餐厅,咖啡、甜点、西餐占据其消费份额的50%以上。线上渠道占比从2013年的6.55%升至2023年的22.69%,西贝、小菜园、南城香外卖占比分别超33%、40%、50%,直播获客成为新增长点。
报告预测,2025年餐饮市场将进入调整期:店面扩张放缓,投资人谨慎规划开店节奏;业态向平民化、品牌化、社区化转型,小店模式成主流;下沉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二三级城市成扩张核心;高闭店率延续,低效传统业态加速退出。企业需聚焦消费新需求,提升供需适配性,通过客单价下移、谨慎扩张、主推200平方米高坪效小店、推行店面合伙人计划等策略,在变革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