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近期迎来久违的火热行情,各大指数表现亮眼。上证指数创下近十年新高,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突破两年多和两年以来的高点,北证50指数更是刷新历史纪录。与此同时,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市场情绪明显升温。在社交媒体上,不少股民晒出持仓截图,感慨“五年了,山顶买的基金终于回本”。
然而,并非所有投资者都沉浸在喜悦中。知名基金经理张坤管理的易方达系列基金,尤其是“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今年二季度仅实现12.42%的涨幅,在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后20%。这一表现不仅大幅落后于创业板48.72%的涨幅,也跑输沪深300指数17.23%的涨幅。基民用实际行动表达不满,张坤管理的四只基金二季度均出现净赎回,赎回份额从1.93亿份到16.32亿份不等。
面对市场质疑,张坤的选择引发关注。在白酒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他管理的基金反而逆势加仓白酒股。以“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为例,二季度末前六大重仓股中有四只为白酒企业,五粮液、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和山西汾酒合计占比达38.5%。其中,泸州老窖获增持952.85万股,成为加仓最多的白酒股,而此前重仓的洋河股份则退出前十。
张坤的这一操作与市场主流判断形成鲜明对比。当前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近六成企业面临价格倒挂,高端酒价格下行明显。库存周期延长至900天,同比增加10%,存货量同比增长25%。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白酒持仓比例环比下降1.96个百分点至3.98%,配置比例跌破历史均值。兴业证券数据显示,同期白酒板块基金重仓比例仅6.66%,环比下降1.84个百分点,创2019年以来新低。
具体来看,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等龙头股均被公募基金整体减持。前二十大基金重仓股中,贵州茅台持股市值占比1.74%,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五粮液占比0.38%,环比下降0.15个百分点;泸州老窖占比0.24%,环比下降0.11个百分点。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的当前配置水平均低于2009年以来平均值。
行业数据进一步印证困境。2025年上半年,20家白酒上市企业营收总额和净利润总额分别下滑2.12%和1.18%,行业从增速放缓进入增速下调阶段。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同期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同比减少100家至887家,产量下降5.8%,销售收入仅微增0.19%,利润下降10.93%。库存压力尤为突出,15家酒企库存同比增长,占比近八成,价格倒挂现象覆盖60%的企业。
需求端同样不容乐观。据中国酒业协会调查,今年仅有21.1%的企业表示客户数量有所提升,消费群体萎缩成为共识。上半年社会零售餐饮收入仅增长3.0%,终端需求疲软导致经销商库存达到历史高位。超过半数的经销商面临库存增加和价格倒挂问题,高库存减缓资金周转,降低进货意愿,迫使生产企业控制发货节奏。
尽管现状严峻,但部分机构和专业人士认为行业拐点已近。高盛在9月16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25年第三季度或成为白酒行业阶段性估值低点,企业控货去库存虽短期压制业绩,但为2026年复苏奠定基础。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预测,行业最快将在2027年全面回暖,2028年迎来新发展。华创证券首席分析师董广阳则认为,当前处于第四次范式转换期,类似2018-2019年调整期,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初或为新周期起点。
从历史经验看,白酒股价往往先于基本面回升。上一轮周期中,2014年行业仍处于调整期,但个股已开始止跌反弹;2015年部分白酒股出现“小牛市”,直到2016年行业才明显复苏。董广阳表示,当前白酒板块持仓占比降至1%左右,估值低、股息率高于国债收益率,下行风险有限。2024年白酒板块利润增速承压,但分红达1190亿元,创历史新高。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分红额位居前三,五粮液分红率从2021年的50%提升至2024年的70%。
在持续高分红推动下,白酒股股息率显著上升,头部企业达到3%-5%,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估值方面,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等市盈率在12倍至14倍之间,贵州茅台约20倍,均处于历史低位。董广阳认为,未来投资逻辑将聚焦确定性,拥有品牌护城河、渠道管控能力和产品升级能力的头部企业,将能穿越周期。张坤在二季报中也提到,持仓公司估值已反映盈利下滑预期,低估值叠加股东回报保护,对长期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白酒行业是否触底尚无定论,但张坤的逆势操作已引发市场关注。在多数机构撤退时,他的加仓举动被解读为“抄底”信号。无论拐点何时到来,市场总有人提前布局,等待反转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