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中国稀土:从储量优势到技术独步,全球产业链为何难离中国身影?

时间:2025-10-10 12:45:07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全球八成稀土资源集中在中国,而中国八成的稀土储量又集中在白云鄂博。”这句在初中地理课上偶然听到的数据,曾让一位学生对“白云鄂博”这个名字充满好奇。彼时的他并不知道,这座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小城,正默默支撑着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命脉。

直到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这位学生才真正了解到:白云鄂博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床之一,其所在的包头市更构建起一条从开采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白云鄂博的稀土矿石经包钢集团提炼后,可直接输送至周边企业;达拉特电厂作为亚洲曾排名前列的火力发电站,为整个产业集群提供稳定电力;而包头其他工业门类生产的原材料,又进一步反哺稀土加工产业,形成闭环生态。

稀土的特殊性在于其“名不副实”——这种元素在地壳中并不稀缺,但提炼技术却堪称“皇冠上的明珠”。以金属镓为例,它作为电解铝的副产品,每吨电解铝仅能提取约10克。若美国需要10吨镓,则需同步生产百万吨铝,这对制造业早已外迁的美国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买椟还珠”的困境,恰如为了获取鱼须而丢弃整条鱼——其他国家因缺乏配套产业,宁愿放弃稀土伴生矿的开采。

目前,欧美军工及高科技产业所需的重稀土中,96%的储量集中在中国,剩余部分分布在俄罗斯与蒙古。相比之下,欧美国家仅掌握轻稀土矿资源,且缺乏加工能力。这种技术壁垒使得中国在稀土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动权——若中国停止出口,欧美将面临“无米下炊”的尴尬局面。

日本早在十几年前便启动稀土加工技术自主研发,试图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然而时至今日,其技术仍无法完全替代中国方案。这种“技术代差”背后,是中国数十年在稀土分离、提纯领域积累的专利壁垒与工艺经验。正如行业专家所言:“稀土本身不稀有,但能高效提炼稀土的技术,才是真正的战略资源。”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