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隐退”四年首现身,张一鸣押注AI,字节跳动能否再掀行业巨浪?

时间:2025-10-14 18:22:33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沉寂四年后,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以全新姿态重返公众视野。10月9日,他现身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开业典礼,这一举动迅速引发科技界与商业领域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新晋首富,张一鸣此次公开亮相不仅聚焦于创新中心的启动,更传递出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深度思考。

知春创新中心由张一鸣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创始人俞勇教授共同发起,定位为培养泛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的非营利机构。该中心每年将招收30名16至18岁的全职预备研究员,通过跨学科实践课程与自主研究环境,挖掘青少年在科技领域的潜力。开业典礼上,上海徐汇区区长王华、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及多位高校学者、中学校长共同见证这一时刻,凸显项目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特殊意义。

张一鸣在发言中以机器学习中的“过拟合”现象为喻,指出当前教育体系下部分人才虽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却缺乏应对创新挑战的韧性。他强调,创新中心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兼具独立思考能力与实践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学员在探索中保持平常心,拥抱不确定性。这种人才培养理念与其对字节跳动AI战略的长期规划一脉相承。

尽管自2021年卸任CEO后鲜少公开露面,但张一鸣对AI业务的关注从未间断。据知情人士透露,他定期往返于北京与新加坡,主导公司AI核心研究团队的复盘会议,并亲自参与从竞争对手处招募顶尖工程师的工作。字节跳动内部设立的“Seed Edge”长期研究项目,正是其推动AGI(通用人工智能)前沿探索的重要载体。该项目配备独立算力资源与宽松考核周期,旨在突破预训练模型的技术边界。

字节跳动的AI征程并非一帆风顺。公司CEO梁汝波在2025年全员会上坦承,字节曾两次错失AI技术窗口期:首次是2018至2021年国内头部企业布局大模型时反应迟缓,直至2023年才系统讨论GPT-7;第二次则是2024年OpenAI发布长链思考模型后,豆包大模型日活被竞争对手反超。这些“掉队”经历暴露出大公司在组织效率与技术敏感度上的短板。

为扭转局面,字节跳动展开全方位追赶。2024年,公司在AI领域投入达800亿元,2025年预计增至1500-1600亿元,其中900亿元用于采购AI算力卡。技术团队方面,原Google DeepMind副总裁吴永辉的加入推动AI Lab与大模型团队合并,优化了研发与产品化的协同效率。火山引擎云服务在2024年占据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46.4%的市场份额,豆包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较发布初期增长130倍,这些数据印证了资源投入的成效。

市场表现方面,豆包大模型在全球AI应用榜单中稳居前列。2025年6月数据显示,其用户月活复合增长率达11.4%,成为亿级规模App中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应用。相比之下,竞争对手DeepSeek的用户规模出现萎缩,其流失用户中有39.4%转向豆包。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标志着字节跳动在AI赛道已完成从追赶者到领先者的转变。

张一鸣的“隐退”实为战略聚焦。他通过幕后决策持续推动字节跳动向AI核心领域渗透,从算法推荐引擎到通用人工智能研究,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市场落地的完整链条。知春创新中心的启动,既是其人才战略的延伸,也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抢占制高点的决心。随着资源持续注入与技术迭代加速,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竞争格局中正书写新的篇章。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