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近日公布,这份反映安徽民营经济发展态势的权威榜单显示,全省营收百强企业总收入突破1.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64%,入围门槛提升至61.7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制造业成为支撑百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贡献了74.34%的营收,总额达12756.82亿元。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制造业在百强企业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复合增长率达到7.20%。
联宝科技以1186.97亿元的营收连续五年稳居榜首,成为安徽省首家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民营企业。作为联想集团全球最大的PC研发制造基地,该企业自2011年落户合肥经开区以来,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合肥速度"——从建厂到投产仅用14个月。目前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产自联宝。2025年2月,该企业迎来第3亿台PC下线,跻身全球PC出货量最大的单体工厂行列。
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抢眼,合肥比亚迪以1019.36亿元的营收从去年的第三位跃升至第二位。这家2021年7月落户合肥长丰县的企业,仅用10个月就完成从开工到投产的全过程,被当地誉为"长丰速度"。2024年,该企业生产新能源整车95万辆,分别占合肥市和安徽省总产量的68.9%和59%,带动长丰县成为安徽省第二个GDP突破千亿元的县城,并形成了涵盖电池、电机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
阳光电源以778.57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三,但其1150.74亿元的资产规模在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超过国轩高科(1078.40亿元)和蔚来控股(938.33亿元)。在榜单第四至第十位中,企业竞争异常激烈:蔚来控股(666.08亿元)、楚江新材(537.51亿元)、六安钢铁(407.08亿元)、天大集团(399.32亿元)、维天运通(359.90亿元)、国轩高科(353.92亿元)和宝业集团安徽公司(310.18亿元)依次入围。其中,维天运通同时位居安徽民营企业服务业百强榜首,展现了在新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安徽民企增长的重要力量。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三大产业营收分别增长26.71%、15.46%和20.86%,共同撑起百强企业增长的"半壁江山"。共有55家企业涉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其中24家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业务营收占比超过80%。在创新投入方面,百强企业研发支出总额达482.87亿元,同比增长4.27%,研发强度为2.81%。企业拥有研发人员7.47万人,同比增长6.04%;持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21604件、国外专利1146件,专利产业化形成产值1716.51亿元。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75家企业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57家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降本增效。阳光电源完成"光风储电氢"全链条布局,国轩高科进军金石固态电池研发,科大讯飞推出"行业大模型+智能体"应用体系。华孚时尚、华凌股份等企业的智能工厂入选安徽省先进名单。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合肥引领、多点支撑"的格局,合肥以38家上榜企业位居首位,芜湖(17家)、滁州(12家)、铜陵(6家)、阜阳(5家)紧随其后,皖北地区企业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
社会贡献方面,百强企业纳税总额达385.03亿元,吸纳就业67.29万人,同比增长4.57%。合肥比亚迪、无为弗迪、老乡鸡、华凌股份、阳光电源位列吸纳就业前五名,其中合肥比亚迪员工规模最大。在盈利能力上,百强企业净利润总额375.40亿元,90家企业实现盈利,54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213.73亿元的净利润位居榜首,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59.6亿元)和化工行业(31.77亿元)分列二、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