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内河航运绿色转型迎来重要里程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艘甲醇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号在上海港罗东集装箱码头完成首航。该船搭载的甲醇-锂电混合动力系统,实现了清洁能源与储能技术的深度协同,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解决方案。仪式现场,上港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推进绿色航运技术创新,加速内河航运能源结构升级。
作为新一代智能船舶,“远醇001”号总长64.9米,宽12.6米,型深3.5米,设计载重1500吨,可装载64个标准集装箱。其动力系统采用2台280千瓦甲醇发电机组与2套258千瓦时锂电池组并网运行,通过直流母线变频电控技术实现能量优化分配。这种多工况设计使船舶既能以甲醇为主燃料航行,又能在靠港或低速时切换至纯电模式,综合能效较传统柴油船提升30%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超800吨。
航运业绿色转型已成全球焦点。国际海事组织数据显示,该行业年碳排放量约1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在此背景下,上海港作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率先构建绿色燃料应用体系。根据《上海市推动国际航运燃料绿色转型工作方案》,当地正加快推进大型集装箱船舶绿色甲醇产业链建设,此次“远醇001”号的投运正是试点应用的重要成果。
合作协议显示,双方将围绕港区非道路机械、场内运输车辆、驳船等场景,开展绿色燃料加注、智能调度系统开发等合作。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召兴指出,甲醇作为“船用绿色燃料最佳选择之一”,可通过风光电制氢与二氧化碳耦合制备,形成可再生的液态氢基燃料。此次合作将整合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与上港集团的港口运营优势,推动液态新能源在航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活动现场,吉利还展示了甲醇电动重卡等新能源装备。该系列产品已在国内多地开展商业化运营,其动力系统与船舶技术同源,均采用甲醇-锂电混合方案。业内专家认为,“远醇001”号的投运标志着我国在内河航运新能源应用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其模式可为全球航运业提供“中国方案”,助力行业达成2050年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