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盒马鲜生在山东临沂万象汇负一层开出当地首店,开业当天便刷新全国门店开业业绩纪录,成为零售行业“下沉战略”的又一标杆案例。尽管试营业期间遭遇阴雨天气,商场一层扶梯口仍需临时限流,蜿蜒的排队人群将这里推上临沂市民社交平台的热议榜单,“盒区房”概念迅速破圈,年轻家庭将“去盒马买菜”视为生活品质升级的标志。
这家门店的商品结构暗藏战略深意:蔬果、肉蛋奶、水产等高频刚需品类占据核心货架,形成稳定客流;“盒马工坊”“日日鲜”“盒补补”等自有品牌通过差异化设计提升利润空间;明档加工区、鲜食现制与烘焙工坊则构成沉浸式消费场景。这种“刚需引流+品牌溢价+体验留客”的组合拳,在临沂市场展现出惊人适配性——开业首周,盒马App下载量与线上订单量同步飙升,消费者用实际行动为这种新零售模式投票。
“烘焙区的瑞士卷比代购店新鲜太多,现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再也不用跨区采购。”正在挑选商品的王女士向记者透露,周边居民的消费观念已发生微妙转变,“过去买菜只认低价,现在更看重便利度、口味和颜值,盒马提供的‘一站式吃购’体验完全颠覆传统认知。”
盒马的扩张轨迹折射出战略重心转移:2024年起,其在一线城市的门店扩张明显放缓,转而将资源投向二三线城市。官方数据显示,去年新开的72家门店中,近三分之一落户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这种转向并非仓促之举,而是基于对消费结构变迁的精准判断——随着新中产群体崛起与年轻家庭占比提升,二三线城市正涌现出大量“品质敏感型”消费者,他们愿意为更好的商品与服务支付溢价。
传统商超的平静被彻底打破。与盒马同处万象汇负一层的家家悦超市,在对手开业前紧急完成升级改造,开业当天推出17.5元/斤的促销榴莲,并扩大生鲜区面积、增设现制餐饮区。但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颇具戏剧性:尽管家家悦门口短暂聚集促销人群,最终大部分顾客仍流向盒马。这种对比暴露出商业模式的代际差异——前者依赖人力促销与价格战,后者通过数字化系统、冷链网络与算法优化实现效率碾压。
支撑盒马快速下沉的,是阿里系构建的零售基础设施。从智能仓储调度到动态定价体系,从30分钟达配送网络到选址算法模型,这些在一线城市验证成熟的技术,正以标准化方式向二三线城市复制。与此同时,传统商超陷入收缩周期:永辉2024年关闭约百家门店,家家悦净利润下滑,物美放缓扩张步伐。市场空白的出现,为盒马提供了结构性机会——当一线城市陷入内卷,二三线城市反而成为增量主战场。
这场变革正在重塑行业规则:竞争焦点从“黄金地段”转向“供应链效率”,消费者关注点从“价格标签”转向“体验价值”,传统商超被迫启动数字化转型,加速自有品牌开发与到家服务布局。对盒马而言,鲜生大店承担着教育市场、建立“品质认知”的重任,而近期开放的“超盒算NB”加盟模式,则意图通过“高性价比”路线渗透更低线市场,形成双品牌协同的扩张网络。
临沂样本揭示的深层逻辑在于:中国零售的增量空间正从高线市场向二三线城市迁移。当盒马用系统能力重构消费场景,当数字化基础设施突破地域限制,那些曾被视为“低线”的市场,正在成为定义新零售秩序的主战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或许将重新划分中国商业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