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巴西大豆对华报价飙升,中国买家按兵不动:静候新豆上市与中美贸易新变局

时间:2025-10-21 18:18:24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近期,国际大豆贸易市场暗流涌动,巴西对华出口大豆价格持续攀升,较芝加哥期货市场高出近3美元/蒲式耳,甚至超过美国大豆的溢价水平。这一异常现象背后,折射出全球大豆供应链的深刻调整,也凸显出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在市场博弈中的战略定力。

从深层看,巴西此轮涨价既有国内因素驱动——雷亚尔汇率波动、物流成本上升、农民惜售情绪蔓延;更源于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塑。自2008年起,中国就将巴西作为主要大豆供应国,双方贸易纽带紧密。但随着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大幅削减美豆进口,巴西几乎承接了全部缺口。今年9月,中国采购的巴西大豆占其出口总量的93%,这种"独家供应"的错觉,让巴西产生了错误的定价判断。

面对巴西的涨价,中国买家展现出罕见的冷静。尽管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压力巨大,多家油厂持续亏损,豆粕价格倒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但企业并未慌乱采购,而是选择集体观望。这种观望并非被动等待,而是基于对市场规律的精准把握——巴西新豆即将在2025/26年度大规模上市,预计产量达1.77亿至1.81亿吨,较今年增长5%。明年一二月份集中上市后,市场供应将大幅增加,届时巴西库存压力骤增,价格回落在所难免。

另一个关键变量在于中美贸易关系。当前,美国大豆因高关税难以进入中国市场,但其基础价格实际低于巴西。一旦中美谈判取得突破,关税壁垒松动,美国大豆将重新成为重要选项。届时,巴西的定价优势将不复存在。事实上,美国大豆库存已严重积压,农民急于出手,一旦中国市场重启,巴西将面临强劲竞争。

中国并非只有"等待"这一条路径。近年来,中国已提前布局多元化供应体系,阿根廷、俄罗斯、乌拉圭等国的大豆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今年9月,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达130万吨,创近七年新高。同时,中储粮拥有超过4500万吨的储备大豆,足以应对数月供应紧张。一旦市场异动,储备投放机制可迅速启动,平抑价格波动。

在技术层面,中国也在降低对大豆的依赖。通过推广低蛋白饲料、扩大菜籽粕、棉籽粕等杂粕使用比例,预计今年可减少豆粕用量约900万吨。国内大豆种植也在稳步推进,粮豆轮作、盐碱地改造、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模式逐步扩大面积。尽管自给率仍不高,但这些举措在关键时刻能起到缓冲作用。

巴西此次涨价,短期虽带来压力,却也促使中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过度依赖单一供应源存在风险,多元布局、战略储备与技术替代才是真正的底气。中国买家的集体停购,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场冷静的博弈。我们有储备、有渠道、有替代方案,也有等待的资本。

眼下,球已回到巴西一边。中国是其最大的大豆出口市场,约七成巴西大豆依赖对华销售。如果价格迟迟不回归理性,等到新豆上市、中美贸易出现转机,巴西将面临库存积压、失去买家的双重压力。到那时,再想挽回中国市场,恐怕为时已晚。国际贸易从来不是谁喊价高谁就赢,中国在这场大豆博弈中,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