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阿克苏红旗坡的果园里,成片的苹果树挂满果实,正值冰糖心形成的黄金时期。这里出产的红富士苹果因独特的冰糖心现象被誉为中国“最好吃的苹果”,其品质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毗邻天山山脉,日照时间长且昼夜温差大。然而,作为苹果核心产区的红旗坡,却长期面临冰雹灾害的威胁,尤其是地处雹灾活跃带和航空管制区的双重限制,让防雹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种植户杜民超的400余亩果园就位于此。他回忆,2021年一场轻微冰雹让每公斤苹果价格下跌3元,直接损失超百万元;2024年7月,指肚大小的冰雹再次来袭,近十万亩果园几乎绝收,但他的果园因安装了防雹网,成功挽回400多万元损失。这套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阿克苏分公司与果农共同出资的防雹网,已成为当地农业风险减量的标杆案例。
据人保财险阿克苏市支公司经理吴德宣介绍,2023年起,公司联合地区气象局和农牧业投资公司启动航空管制区防雹网试点项目,总投资1660万元,计划5年内每年建设500亩防雹网。目前,已建成1520亩屋脊式防雹网,其中保险公司承担60%费用,果农自筹40%。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果农的投入成本,也减少了保险公司的潜在赔付。据统计,防雹网试点项目已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吸引红旗坡区域果农自建及参与建设的防雹网面积迅速扩大至3万余亩。
风险减量的实践不仅限于苹果种植。作为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阿克苏地区棉花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750万亩左右,但同样受冰雹等极端天气影响,农险经营曾长期亏损。2021年起,人保财险阿克苏分公司与气象部门建立“气象+保险”联防机制,在数据共享、防雹资源调度等方面深度合作,累计投入1.4亿元支持气象局购置防雹设施。针对棉花加工存储的火灾隐患,保险公司还为库车市某纺织公司开发了热成像监控系统,通过科技手段预防火灾,并利用卫星云图和3D建模技术实现精准定损。
人保财险新疆分公司商业团体保险部总经理张豫表示,风险减量服务已从单一险种扩展至全产业链保障。例如,在化工领域,公司与乌鲁木齐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其70余家子公司、3万余名员工提供涵盖工程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六大险类的综合方案。通过组建专属服务团队,邀请化工安全专家提供技术支持,构建起“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赔付”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
据人保财险新疆分公司副总经理尹东起介绍,2024年,公司对承保的300余家企业进行了火灾隐患排查,并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尽管仍有小型火灾发生,但企业整体赔付率明显下降,对保险费率和企业效益均产生积极影响。他强调,保险公司正从传统风险承担者向主动风险管理伙伴转变,这一过程需要突破行业壁垒,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复杂风险。
随着2023年原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保险行业的服务模式正发生深刻变革。从借助气象监测与卫星遥感技术预警灾害,到通过车载智能设备降低车险事故风险,再到为纺织企业开发热成像监控系统,风险减量服务正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张豫指出,面对高科技行业的专业门槛,保险公司需持续深化技术应用和生态协同,将风险减量转化为社会风险管理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