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最新研报引发市场关注,其预测显示小米汽车业务有望在2025年第三季度提前实现盈利,较雷军此前透露的第四季度时间表更进一步。这一乐观预期背后,是小米汽车在财务表现和交付规模上展现出的强劲势头。
财务数据显示,小米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达到26.4%,不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超越了小米核心手机业务11.5%的毛利率。更值得关注的是,包含汽车业务在内的创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已收窄至3亿元,若剔除AI等其他创新业务支出,汽车业务本身亏损可能更低。这种财务改善速度,为盈利预期提供了有力支撑。
交付规模成为关键突破口。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81302辆,第三季度延续增长态势,9月单月销量突破4万辆大关,达到41948辆。卢伟冰在业绩会上明确表示,全年35万辆交付目标具有切实可行性,这一表态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信心。
收入增长与交付量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其驱动力来自两方面:产能持续释放与单车平均售价(ASP)提升。数据显示,小米汽车ASP从去年第二季度的228644元升至今年同期的253662元,这一变化主要归功于2025年2月末上市的SU7 Ultra车型。该车型起售价较高,直接拉动了整体价格水平。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小米汽车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位和产能管理,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关键跨越。随着交付规模扩大和产品结构优化,其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当前,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接受度持续提升,市场表现已超出多数机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