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1日,国内三大航空集团均已公布2025年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三大航累计实现净利润62.8亿元,这是自2023年启动减亏计划以来,首次在前三季度集体实现盈利。尽管营业收入仅呈现小幅增长,但净利润的显著提升表明航司盈利能力正在持续增强。市场需求回暖、国际航线恢复、运营效率提升以及航油成本下降等因素,成为推动业绩改善的核心动力。
从具体数据看,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21.03亿元和23.07亿元。其中,三季度单季盈利表现尤为突出:国航净利润达36.76亿元,虽同比下降11.31%,但仍覆盖了上半年亏损;东航净利润35.34亿元,同比增长34.37%;南航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20.26%。东航凭借三季度强劲表现,从去年同期的亏损状态逆袭至三大航第二位,完成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针对净利润波动,国航董事会秘书肖烽解释称,剔除汇兑损失等非经常性因素后,公司1-9月利润总额同比增利14.37亿元。东航则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降本增效,其半年报显示,通过优化航站靠桥时间,节省客桥费及设备费用约1100万元。南航副董事长韩文胜透露,当前国际航线客座率和单位收益已超越2019年水平,显示国际业务恢复质量优于预期。
国际市场成为业绩增长关键引擎。航班管家数据显示,三季度民航国际及地区旅客运输量达2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增速是国内市场的近5倍。东航重点加密欧美、日韩、北非航线,1-9月国际运力投入同比增长20.08%,旅客周转量增长24.16%,客座率提升至79.96%。国航和南航国际业务虽增幅略小,但同样保持两位数增长。民航专家林智杰指出,国际航线恢复不仅提升了宽体机利用率,还缓解了国内市场运力过剩压力。
成本端利好因素持续显现。今年前三季度,航空煤油价格同比下降超600元/吨,为航司节省大量燃料支出。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收益虽有所减少,但整体财务费用仍得到有效控制。东航财报强调,公司通过动态调整运力投放、优化航线网络等措施,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例如,在暑运旺季,东航运输总周转量和客座率均创历史新高。
面对即将到来的冬春航季,三大航正加码布局热门市场。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民航日均保障旅客239.2万人次,同比增长3.2%,创历史同期新高。10月下旬经济舱票价同比上涨2.1%,显示需求韧性。国航计划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强化收益管控等措施提升效益;南航将新增澳新等国际航班,并推出“机票+酒店”组合产品应对高铁竞争;东航则持续拓展冰雪旅游和避寒航线,力求在传统淡季减少亏损。
数据机构预测,四季度民航客运量将同比增长5%左右。林智杰建议,航司需加快国际航线恢复速度,同时通过动态定价和精细化运营提升收益质量。肖烽透露,国航已树立“过紧日子”意识,严格管控非必要支出。韩文胜表示,南航将通过强化快线品牌、提升服务体验等差异化策略,构建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环境持续改善,三大航正朝着全年扭亏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