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汽战略院联合编制的《2026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基于德尔菲调研方法,整合了120家单位378位专家的专业意见,重点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关键领域,对2026年汽车技术发展方向作出系统性预判。

在智能驾驶领域,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技术将于2026年形成行业共识。这项被视为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分水岭的技术,将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保障安全冗余,算法层面整合端到端模型与世界模型,单车算力集中在1000-1500TOPS区间。目前已有9家车企进入相关准入试点,标志着技术成熟度进入新阶段。端到端AI Agent智能座舱则将实现从"指令执行者"到"出行伙伴"的升级,具备多模态交互、长时空记忆等能力,蔚来、东风等车企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搭载。
车路云协同技术迎来重要突破,通过车辆、智慧道路与云端平台的深度融合,将显著提升复杂场景下的感知与决策能力。2026年预计有7家车企推出量产车型,实现自动紧急制动、绿波车速引导等典型应用场景。这项技术被视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支撑,将推动自动驾驶从单车智能向车路协同进化。
核心零部件领域呈现多维度创新。HBM芯片凭借垂直堆叠架构解决AI计算"内存墙""功耗墙"问题,2026年将在高端车型实现超30%的渗透率。固液混合电池作为全固态电池的过渡方案,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优势突出,2026年搭载规模将从千辆级跃升至十万辆级。兆瓦级超充电动重卡市场迎来爆发,基于全液冷架构的补能方案将充电时间从1.5-2小时压缩至15分钟,2026年新上市车型将超过100款。

能源技术革新持续深化。高效宽温域热泵系统采用环保冷媒与先进热管理架构,使极寒环境制热COP显著提升,低温续航衰减降低40%以上,2026年渗透率较2025年实现翻倍增长。大电量HEV技术搭载5kWh左右电池,有效减少发动机低效启停,支撑高功耗智能功能的同时满足严苛油耗法规,2026年将在国内外市场同步推广,未来有望与传统燃油车实现成本持平。
关键技术突破呈现集成化特征。分布式驱制动系统通过轮边/轮毂电机与EMB一体化设计,实现毫秒级精准协同控制,2026年将完成台架测试与实车功能验证。车载光通信技术相比传统电缆在带宽、时延、轻量化等方面表现优异,2026年将实现通信芯片、协议等核心技术车规级突破,北京理工大学、比亚迪等机构正在推进技术攻关与标准建设。
报告指出,2026年汽车技术发展将呈现"规模化量产""性能突破""场景落地"三大特征,智能网联与能源革新形成双轮驱动,技术协同性与商业化程度持续提升。从L3自动驾驶的技术收敛到车路云的深度融合,从HBM芯片的规模应用到兆瓦级充电的普及,中国汽车产业正通过系统性创新构建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