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百富榜最新发布,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连续第四年登顶,但榜单中两位新晋前十的富豪引发市场热议——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分别以第五和第十的排名首次跻身榜单头部阵营。尽管二人财富增长显著,但其旗下上市公司股价却呈现分化态势:小米与吉利在榜单发布后均遭遇短期波动,但全年表现仍维持强劲增长。
雷军凭借小米生态的爆发式增长,成为2025年财富增幅最大的企业家。据公开数据,其个人财富年内激增1960亿元,增幅达151%,平均每分钟净赚约37万元。这一增速不仅超越多数科技同行,甚至超过部分传统行业巨头全年利润。小米股价年内累计上涨28.8%,市值突破1.16万亿港元,其中汽车业务成为核心驱动力。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汽车收入达206亿元,毛利率26.4%,亏损收窄至3亿元,机构预测其有望在第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雷军通过AB股架构牢牢掌控公司决策权,同时通过顺为资本等平台布局科创板,持有至少11家上市公司股份,涵盖芯片、激光、智能硬件等领域,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闭环生态。
李书福则以55%的财富增速紧随其后,其资本版图横跨全球资本市场。截至2025年6月,李书福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控制1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533亿元,业务覆盖汽车制造、智能驾驶、出行服务等多个领域。吉利汽车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7%至1503亿元,新能源销量激增126%,出口市占率首次突破10%。然而,其资本运作并非一帆风顺:极星汽车2024年亏损扩大至147亿元,曹操出行上市首日股价下跌21.67%。尽管如此,李书福仍通过整合沃尔沃、极氪、领克等品牌,构建起覆盖燃油、混动、纯电的多技术路线研发生态,并加速向智能驾驶领域渗透,与旷视科技、华为前高管等合作成立“千里智驾”,试图复制华为车BU的商业模式。
两位企业家的整合逻辑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层变革。雷军依托消费电子领域的用户基础与供应链优势,以“生态驱动”快速切入造车赛道,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已连接3亿MIUI用户,形成独特的软硬协同竞争力。李书福则延续“制造为本”的路径,通过并购与内部孵化构建全球化研发体系,其“两横七纵”战略强调技术平台化共享,从资本扩张转向深度协同。二者虽路径不同,但均瞄准“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定位,推动行业从单一产品竞争升级为生态与标准之争。
市场分析指出,雷军与李书福的“相遇”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整合期。吉利在整车工程与全球合规领域积累深厚,小米则擅长消费交互与敏捷开发,二者在智能座舱、车云协同等场景存在合作潜力。随着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这种“制造+生态”的竞合关系或将重塑全球竞争格局。胡润研究院认为,两位企业家的财富增长不仅反映个人能力,更体现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全球化转型的集体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