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铁矿石市场接连迎来两大重要进展,引发全球关注。一方面,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达成协议,自今年第四季度起,其铁矿石现货贸易将采用人民币结算;另一方面,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储备的200万吨高品位铁矿石计划于11月中旬首次发往中国。这两项动态被美国媒体视为中国在铁矿石领域掌握主动权的重要信号。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铁矿石进口国,中国每年需从海外进口超十亿吨铁矿石。然而,长期以来,全球铁矿石市场被澳大利亚两家和巴西一家矿业巨头垄断,价格波动完全由卖方主导。2021年,铁矿石价格一度飙升至每吨200多美元,国内钢企利润被严重挤压,行业年利润仅数百亿元,而国际矿企年利润却超千亿元,中国钢铁业沦为“为他人打工”。
转机出现在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这座矿山储量超40亿吨,平均品位达65%,部分区块甚至高达67%,远超澳大利亚主流矿山。高品位意味着炼钢能耗和排放更低,符合全球低碳转型趋势,堪称“绿色矿产”。更关键的是,中国企业在矿山开发中占据主导地位——北区块由宝武集团牵头,持股51%;南区块由中铝与力拓合作,中铝持有重要股份。中国企业全程参与矿山设计、建设和运营,可根据国内需求灵活调整运输量和时间,彻底摆脱“被动接收”的困境。
西芒杜铁矿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该矿山虽早在几十年前被发现,但因交通瓶颈和矿权纠纷长期停滞。矿山位于几内亚东南部雨林,距港口数百公里,无铁路连接,且政局动荡导致项目多次中断。直到2019年中国企业介入,问题才逐步解决。中国企业首先修建了数百公里铁路和深水港口,采用中国高铁技术改造桥梁,确保运输效率。目前铁路已通车,港口准备就绪,矿区囤积超百万吨矿石,首船货物将于近期发往中国青岛港,月底举行出矿典礼。
西芒杜铁矿的价值不仅限于定价权。使用高品位矿石炼钢,碳排放可降低15%左右。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减少钢铁行业数千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一座矿山同时解决资源安全和绿色转型两大难题,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尽管完全掌握定价权仍需时间,但西芒杜铁矿的投产已向全球发出明确信号:铁矿石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从钢铁产量第一到铁矿石进口第一,中国曾走过漫长弯路,如今正从被动转向主动,从接受价格到影响价格。这一转变背后,是国家战略的清晰布局、企业执行力的高效落实,以及中非合作的深度成果。西芒杜首船铁矿石的启航,不仅载着钢铁原料,更载着中国资源安全的保障和全球矿业格局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