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迎来了一场文化产业的盛会——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此次论坛以“新高峰:中华文化与强国建设”为核心议题,汇聚了众多业界精英与学者,共同探讨文化产业的新未来。
论坛期间,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揭晓了备受瞩目的“2025北大报告”,该报告通过多维度研究,预测了未来一年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一项创新成果——中华美学基因库1.0版洛神赋智能创作器也在现场惊艳亮相。这款智能创作器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语言模型,能够从美学范畴、风格、载体等多个角度对中华美学进行深度挖掘与再创造。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透露,2025年文旅部将推出多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旨在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并大力推动“文旅+百业”的深度融合。缪司长强调,将持续推动传统文化业态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发挥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世界旅游联盟主席、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张旭对近年来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非遗+旅游、博物馆+旅游等新旅游业态的兴起,不仅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就业,还活跃了市场,提振了信心。作为国际旅游组织的代表,张旭表示将继续推动旅游业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治,向世界推介中国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中华美学基因库1.0版洛神赋智能创作器的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该创作器通过智能分析、提取、编码和生成,能够创作出具有中华美学特色的艺术作品。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与探索。
“2025北大报告”则全面梳理了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并预测了未来的十大趋势。报告指出,数字技术将催化文化消费的分级与场景重构,文化IP的深度开发将推动跨界共融成为潮流,而“低空经济+文旅”则有望成为文化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还强调了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全面深度融合、数字治理体系的完善以及数实融合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在论坛的现场,嘉宾们共同见证了中华美学基因库1.0版洛神赋智能创作器的发布。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彰显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无限可能。
此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论坛汇聚了政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学者,共同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擘画文化产业发展蓝图贡献智慧与力量。